4月25日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发布
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
中国科学院门户网站截图
中国工程院门户网站截图
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不超过100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6名,化学部15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9名,地学部15名,信息技术科学部11名,技术科学部16名,特别推荐领域不超过8名。
202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为不超过100名。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名,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名,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名,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0名,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名,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名,农业学部10名,医药卫生学部12名(含中医药2名);此外,7个名额用于特别通道候选人,8个名额主要用于支持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的候选人,5个名额主要用于支持在西部边远地区(贵州、云南、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9个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20年以上的候选人,上述三个方面的名额统筹使用。
《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明确,推荐候选人要坚持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强化满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求并作出贡献的价值导向,注重领域学科间的平衡发展,着重推荐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坚决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人才“帽子”为依据。
《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2025年院士候选人的通知》指出,院士提名时,要牢牢把握院士的标准和条件,重视被提名人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贡献,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和原创性科技成果,以及其科学家精神和学术道德;坚决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帽子”评判人才;要特别关注科研和工程技术一线专家,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专家,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关注优秀的民营企业专家,关注长期工作在西部边远地区的专家,关注中青年专家和女性专家。
(一)数学物理学部
1.数学5名,其中基础数学不少于2名,应用数学不少于2名。
2.物理Ⅰ(包括凝聚态物理、声学、原子分子物理、光学与量子信息等)6名,其中水声学1名,原子分子物理1名,量子信息物理1名。
3.物理Ⅱ(包括基础物理、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3名。
4.力学1名。
5.天文学1名。
(二)化学部
1.无机分析4名,其中无机化学2名,分析化学、环境化学2名。
2.有机高分子4名,其中有机化学2名,高分子2名。
3.物化化工4名,其中物理化学2名,化工2名。
4.稀土元素化学1名。
5.谱学分析与成像1名。
6.碳中和化学化工1名。
(三)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1.基础生物学5名。
2.医学6名,其中临床医学3名,医工交叉与智慧医学1名。
3.农学、生态与进化6名,其中农业科学3名,生态保护与修复1名。
4.生物制造1名。
5.妇科学(临床)1名。
(四)地学部
1.地质Ⅰ(包括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前寒武纪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等)3名,其中地质与生命1名。
2.地质Ⅱ(包括地球化学、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矿床学与矿相学、矿物学、数学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岩石学等)3名。
3.地理学(包括人文地理学、生态与环境科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学等)3名,其中人文地理学1名。
4.大气海洋(包括大气化学、大气物理学、气候学、天气学、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与生物海洋学、物理海洋学等)3名,其中深海科学与资源能源1名。
5.地球物理(包括大地测量、固体地球物理、空间物理、月球与行星科学等)3名。
(五)信息技术科学部
1.信息Ⅰ(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仪表与传感等)5名,其中集成电路芯片1名。
2.信息Ⅱ(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5名,其中空天光学系统1名。
3.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数理基础1名。
(六)技术科学部
1.材料(包括金属材料与冶金、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特种材料、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技术等)5名,其中宽禁带半导体材料1名。
2.工程Ⅰ(包括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航空科学与技术、航天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等)6名,其中绿色能源装备1名。
3.工程Ⅱ(包括力学、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土木与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矿业与油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5名,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1名。
(七)特别推荐领域
名额不超过8名,另行安排。
2025年院士增选名额不超过100名。
(一)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四)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五)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七)农业学部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表格
(八)医药卫生学部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
综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技日报(ID:kjrbwx)、锐动源(ID:stdaily-rdy)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