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13时 51分立秋,“秋” 字由禾与火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从文字角度来看,“秋” 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据《2025 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今年立秋还在中伏内,炎热的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人们要当心 “秋老虎” 发威。在这个特殊的节气交替之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我们需要在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多加注意。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立秋后的注意事项。
中医认为,“燥” 为秋季的主气,称为 “秋燥”。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此时,应多喝水,适当吃一些有养阴润肺功效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南瓜、莲藕、杏仁、荸荠、蜂蜜、甘蔗、山药、扁豆、枸杞等。将梨切片煮水,非常适合秋燥引起的喉咙不适。
常言道 “立秋贴秋膘,冬天不挨冻”。贴秋膘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多人认为,贴秋膘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储存能量。但经过一个夏天的暑热,人们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此时不宜突然大量进食油腻食物。应先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鸡肉、鸡蛋、豆腐等,逐渐增加营养摄入。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基础病人群更要谨慎 “贴秋膘”,避免加重身体负担。
立秋时节的海鲜虽然鲜美,但由于气温仍然偏高,细菌繁殖活跃,生食风险较大,特别是贝类海鲜,更要充分加热烹制,切记不可贪食生冷。生冷食物若没有经过妥善处理和清洗,容易携带农药、化学肥料、细菌、病毒、寄生虫、虫卵等残留物。过度摄取生冷食物,极容易使脾胃功能受损,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立秋后,天气将逐渐干燥,此时如果再食用过多的辛辣燥热食物,容易助长体内燥火,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皮肤干燥等症状。因此,像辣椒、花椒、胡椒、芥末等辛辣调料,这个时节要少用,火锅、麻辣烫等重口味食物也要适当控制。
立秋后,白天逐渐变短,夜晚变长,人体的生物钟也应随之调整。应早睡早起,一般秋季晚上应该 21 时到 22 时入睡,早上 5 时至 6 时起床,这样可顺应阳气收敛,使肺气正常宣发。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养阴润燥,让人在白天保持充沛的精力。
立秋后,早晚温差逐渐加大,虽然白天可能依然炎热,但早晚已可见丝丝凉意。俗话说,“立秋一日,水冷三分”。此时不应再过度贪凉,在气温较低时要着薄衣以御寒凉。日常应避免空调或电扇冷风直吹脖子、后背和脚部,这些血管丰富的部位应注意保暖与保护,晚上睡觉时也要注意盖好被子,尤其是腹部,以防寒邪入侵导致感冒、腹泻等疾病。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降低,容易导致皮肤干燥、口鼻干燥等问题。为了保持室内湿度,可以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控制在 40% - 60% 较为适宜。也可在室内放置一盆水,或多养一些绿植,同样能起到增加湿度的作用。此外,还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秋季时节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干扰阳气的收敛。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比如慢跑、太极、八段锦、快走、瑜伽等,保持适时有度、循序渐进地进行。
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人的肌肉和韧带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这就增加了秋季运动受伤的风险。所以,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让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预热。运动后的拉伸也很重要,它可以避免运动忽然停止造成的回心血量减少,提高柔韧性,并能够防止乳酸在肌肉内大量蓄积。
立秋后虽然早晚凉爽,但中午时分仍然炎热,因此尽量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进行户外运动,以免中暑。可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时分进行锻炼,此时气温相对较低,空气也比较清新。如果进行户外运动,最好选择在公园、河边等环境优美、空气流通的地方。
相比炎热的夏季,立秋过后天气逐渐凉爽,运动出汗量减少。但是秋天干燥,皮肤失水变多,加上运动本身排汗,因此秋季运动补水不容忽视。我们可以运动前 2 个小时先喝大约 500 毫升白开水,提高机体的热调节能力。运动过程中也要适量补水,防止脱水现象。运动后不宜马上喝水,要少量多饮,随时保持体内水的平衡。运动后不适宜喝冷水或冰水、冰冻饮料,建议休息片刻待身体凉快后再喝温热水,否则容易脾胃受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秋三月……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立秋后,精神调养上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登山、郊游等,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让自己的心情得到放松和舒缓。也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聊天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转折点,我们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生活方式和养生方法,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多个方面加以注意,为迎接秋冬季节的到来做好准备,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