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化已成定局,闭眼买房普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未来五年,有些房子可能比今天更贵,有些则会沦为“白菜价”。
作为一名从业十年的房产领域观察者,我见证了市场从疯狂到理性的全过程。2025年的楼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分化与转变。
刚刚看到中房协第三季度数据,监测的30座重点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总量2584.1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6.1%。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购房者的迷茫与期待。
01 市场现状:数据背后的真相
2025年的房地产市场,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华泰证券分析指出,当前地产周期磨底已进入“深水区”,市场全面修复尚未到来。
从供应端看,30个重点城市三季度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面积仅2619.4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0.6%。开发商们也在收缩战线,谨慎前行。
但令人惊讶的是,成都却以253.46万平方米的供应量领先其他城市,西安紧随其后,也超过200万平方米。强者恒强的格局正在形成。
土地市场更是不容乐观。30个重点城市土地成交面积1792.1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2.8%;成交总金额2424.03亿元,同比减少17.6%。地方政府的“控量提质”供地策略,恰恰反映了对未来的谨慎预期。
02 分化趋势:核心区与外围区的差距
未来的房价,不会再齐涨共跌。今年不买房,5年后不同房子的命运将天差地别。
上海二手房市场出现了一个“怪现象”:9成小区下调挂牌价,但市场却显现止跌势头。这是什么信号?说明核心资产正在价值回归。
2025年9月,上海91%的小区挂牌价环比回落,但成交端却同步显现止跌企稳信号,全月二手房交易量突破1.8万套,环比高位上行3%。
更值得注意的是,47%的刚需类小区房价实现环比上涨,这一比例甚至高于改善类小区。这是近一年来刚需小区表现首次全面领先。
而一线城市核心区的房产,如北京海淀、西城,因教育医疗资源集中,抗跌性强,可能在2026年筑底后慢慢上涨。
03 保值关键:什么样的房产能抗跌?
未来五年,有三类房产更可能保值甚至升值。
一线城市核心区的房子,如北京海淀、西城,教育医疗资源集中,抗跌性强。这些区域占据了城市最优质的资源,始终是稀缺资产。
强二线产业带的房子,像杭州未来科技城、成都天府新区,有产业有人口流入,每年可能小幅上涨。有产业支撑的地区,才会持续吸引人口流入。
城市群交通枢纽的房子,比如苏州、东莞,靠近核心城市,需求有支撑。随着城市群融合发展,战略位置的房产将凸显其价值。
相反,那些缺乏产业支撑、人口流出的三四线城市,以及大都市圈偏远地区的房产,不仅可能无法保值,甚至真的会趋近“白菜价”。
04 购房心理:当下市场的矛盾心态
当前购房者的心态,让我想起2008年一篇报道中的话:“房价太高了,即使轻微波动一下,对我来说也是一笔巨款”。
这种心理在今天依然存在。购房者既担心错过底部,又害怕买在半山腰。
上海的市场变化印证了这一点:议价空间收窄至15%,创2024年以来新低。这说明房东的“价格底线”正在浮现,买家心理价位也未同步大幅下降。
当下市场,已从卖方市场彻底转向买方市场。2025年二手房交易占比已升至46%,比2020年多了21个百分点,这标志着楼市正式进入“存量主导”的阶段。
05 未来展望:五年后的房价图景
那么,五年后的房价究竟会怎样?一句话回答你:闭眼买房赚钱的时代过去了,优质资产才保值。
未来十年楼市会分三个阶段走:2025到2027年是调整期,核心城市先筑底;2028到2031年是分化期;到了2032到2035年的平衡期,市场就更稳定了。
五年后,我们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一线核心区房价可能比现在上涨10-20%,强二线优质地段稳中有升,而三四线城市部分区域则可能下跌20%以上。
房地产对GDP的贡献率也从过去的15%降到7%-8%,从“支柱产业”变成“重要产业”,不再靠规模扩张,而是拼质量。
这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但“白银时代”正在到来——依然有机会,但只留给那些有眼光的人。
五年后,当你在同一个城市开车兜风,会发现核心区的楼盘亮灯率依然很高,房价可能比今天还贵;而远郊那些密密麻麻的新区,不少窗口漆黑一片,房价可能已跌成“白菜价”。
房子不只是砖瓦,更是承载你生活品质的容器。 与其猜测市场高低,不如问问自己:我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