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中心是上海,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的经济表现出现了些新变化:广州增速亮眼,上海却稍显乏力,还被北京追近了不少。
今天咱们就聊聊上海经济是不是真的“失速”了?我的观点很明确:上海上半年的表现不算差,但确实没达到它作为“经济发动机”该有的水平。
即便如此,它仍是中国经济第一城——就算偶尔被北京短暂超越(比如2022年疫情期间北京曾以19352亿对19349亿的微弱优势暂居第一,年底就被上海反超),大概率还是能稳回榜首。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城市格局恐怕不会变:北京、上海稳居第一梯队,深圳单独一档,广州再靠后一些。
上海的地理优势太独特了,只要不发生沧海桑田式的巨变,它就该是中国乃至东亚的金融和经济中心。
但上海现在确实有麻烦,主要在制造业和金融业。未来会好吗?肯定会。普通人该怎么办?上海新房就别太关注了,工作得好好找。
它正往高科技转型,学AI、机器人的年轻人不妨来闯闯——虽说深圳、杭州呼声更高,但上海其实也不差。
看数据:上海上半年GDP2.6万亿,同比增长5.1%,略低于全国平均;北京2.5万亿,增长5.5%。一季度我对比过,到二季度,两地差距只剩一千多亿,更近了。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一直是经济第一城。1978年,上海GDP272.8亿,北京108.8亿,上海是北京的2.5倍,之后差距逐渐缩小。
拆解上半年经济指标,上海的问题很明显:工业增加值增速,北京7.0%,上海5.0%,这是最大差距。
要知道,工业增加值每增1个点,能拉动GDP增长0.2-0.4个百分点,北京这2个点的优势,直接拉开了0.4-0.8个百分点的GDP差距,说上海工业“失速”并不为过。
第三产业方面,北京5.6%对上海5.4%,差距不大;金融业上海8.8%略胜北京8.1%,信息传输软件也是上海强,但租赁和商务服务北京更猛。
固定资产投资上,北京增速14.1%,是上海26.2%的两倍多,这很关键。但房地产开发投资正好反过来:上海3.8%,北京-7.5%。
上海近三年房地产投资从没负过,哪怕全国房价跌、豪宅跌,它也能保持正增长,这在全国城市里很少见。
再看“三驾马车”:外贸是上海的老本行,1978年起就吃外贸红利,2015年以来更是中国外贸第一城。
但2024年深圳成了第一,今年上半年深圳进出口2.17万亿,上海2.15万亿,年底想追回来很难了。
消费方面,上海社零总额被重庆超了:上半年重庆8300亿,增长4.5%;上海8260.41亿,增长1.7%。重庆人口多,还包含不少县域人口,消费总额居然超过了上海,这问题不小——俩城市都是旅游城市,说不过去。
还有几个“第一”丢了:2020年,汽车第一城被广州抢走;2024年,外贸第一城让给深圳,金融业增加值被北京反超;2025年,消费第一城被重庆赶超。照这势头,再过3-5年,GDP第一城可能也保不住。
为啥会这样?最大的问题是上海“太老了”。它是全国总和生育率最低的地方,中国总和生育率不到1,上海更是低到0.6左右,比韩国还低。
5月数据显示,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577万,占比37.6%。这些老人不创造财富,退休金却得靠上海自己承担——上海还是全国少数往外调养老金的城市,这负担拖了发展后腿。
虽然有年轻人涌入,但户籍老人越来越多,总不能不算上海人吧?北京老龄化也严重,但比上海轻多了。
另一个问题是转型难。现在都在提“新质生产力”,从Deeptech到无人机、AI企业,冒出来的大多不在上海。小米汽车在北京,造车新势力也没上海的代表,上海靠的还是特斯拉——但它是外资。
有人说上海房地产会像东京那样回暖,但真别太惦记了。要是上海经济真被北京超过,象征意义太重大了——100年来头一次失去经济第一城,想想都吓人。
当然,也不用太慌。北京GDP高,跟总部经济、央企多有关,今年大概率超不过上海。国家也不会让北京真成经济中心,毕竟定位里北京就不是来做这个的。
上海底子厚,但不能总抱着房地产和旧产业不放。新产业才能带来更多就业、更大发展和对未来的憧憬。
加油吧,上海。在上海打拼的朋友们,也欢迎聊聊你们的想法,希望它能一直做中国经济的火车头,跑得更稳更快。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