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区群里都在聊基孔肯雅热,有人发了张医院的通知,说这病靠蚊子传,一发烧就浑身关节疼,好几天缓不过来。最让人揪心的是,医生说有几类人特别容易中招,不是因为体质差,而是生活习惯或环境给蚊子留了空子。
先说说户外工作的人。小区门口的环卫工王师傅就被提醒过好几次。他凌晨四点就开始扫街,垃圾桶旁边蚊子多,夏天穿短袖扫完地,胳膊上能叮七八个包。“领导发了驱蚊水,可出汗多,喷了也不管用。” 王师傅说,他们队里去年有个同事中招,发烧到 39 度,关节疼得拿不起扫帚,在家躺了半个月。网友在本地论坛里说:“建筑工人、快递员也一样,天天在太阳底下跑,蚊子就爱盯着他们咬。”
住在低洼地带或老小区一楼的人也得留心。李大姐家在老小区一楼,院子里有个破花盆,下雨积了水,她没当回事,结果上周被蚊子咬后开始发烧。社区医生上门查看,指着花盆里的水说:“这就是蚊子产卵的窝,一楼潮湿,蚊子比高层多三倍。” 有网友分享经历:“我家住在河边,每年夏天蚊子能把人抬走,去年全家都打了预防针,就怕得这病。”
免疫力弱的人群更要当心。张大爷有糖尿病,前阵子在公园下棋被蚊子咬了,当天晚上就发烧,关节疼得下不了床。医生说,老人、小孩或者有高血压、哮喘的人,一旦感染,症状往往比普通人重。“不是说年轻人就没事,” 社区护士在讲座上说,“但免疫力弱的人恢复慢,可能疼一两个月才能好利索。”
网上讨论得挺热闹。有人说:“这病听起来吓人,其实防住蚊子就行。” 有人分享经验:“我家每周都清理阳台积水,杀虫剂喷墙角,今年还没见蚊子扎堆。” 也有人担心:“农村老家池塘多,老人不爱用蚊帐,是不是风险更大?” 有疾控中心的人在评论区回复:“不管城乡,只要有积水就容易滋生蚊子,定期清理最重要。”
其实这病的传播链不复杂:蚊子叮了生病的人,再叮健康人,病毒就传过去了。所以除了上面几类人,经常去绿植多、积水多的地方的人也得注意。比如周末去郊外钓鱼的人,草丛里蚊子多,最好穿长袖长裤;小区里养绿植的人,别让花盆托盘积水,那是蚊子的 “育儿所”。
社区最近开始组织清理行动,志愿者挨家挨户检查阳台、院子,把积水倒掉,垃圾桶也换成带盖的。医生说,基孔肯雅热目前没特效药,只能对症退烧止痛,所以防蚊子比啥都重要。“别等被咬了才后悔,” 李大姐康复后在群里说,“现在我家花盆全垫了石子,再也不积水了。”
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每年夏秋季是高发期,多数病例集中在 7 到 9 月。这阵子医院发热门诊都多了个流程,医生会问 “最近被蚊子咬过吗”,就是为了早发现早处理。
说到底,这病不可怕,怕的是疏忽。户外工作的带好驱蚊工具,住一楼的勤清积水,老人小孩尽量少去蚊子多的地方。就像网友说的:“蚊子叮人不挑人,但咱们能让它没机会叮。”
现在小区公告栏贴了防治指南,物业每天早上在绿化带喷驱蚊药。张大爷恢复后,每天傍晚都带着孙子在楼下散步,手里多了把扇子,不光扇风,还能赶蚊子。“小心点总没错,” 他说,“自己舒服,家人也放心。”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