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牺牲后,儿女受苦几十年,当得知父亲的伟大后,他们哭了

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场的枪声带走了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的生命,也彻底改变了他四个子女的命运。

这位潜伏于台湾的“密使一号”牺牲时,长子吴韶成和长女吴兰成留在大陆,次女吴学成与幼子吴健成则随父母赴台。一家人的离散,开启了一段横跨海峡、饱含血泪的几十年苦难历程。

台湾那边房东直接把人赶走,家一下就没了,十六岁的吴学成只能揽着七岁的小弟弟吴健成,身上就剩下父亲留下的那十两黄金,两个人在台北街头晃荡,晚上就缩在庙檐底下,白天饿着肚子去捡别人不要的菜叶子,旁边的人都骂他们是匪谍的子女,谁也不敢靠近。

姐弟俩就靠缝衣服擦皮鞋混口饭吃,吴健成饿到实在受不了,偷了个烧饼,结果还挨了一顿打,姐姐抱着他,手捂着他的伤口一句话也不说,远在大陆的兄妹俩日子也不好过,吴韶成从英文报纸上看到父亲的死讯,偷偷剪下来藏了整整六十年,吴兰成医学院毕业,一个人去了内蒙古林区,零下四十度的天,就靠双脚走路去给人家看病,一个地方一待就是二十五年。

这些事不是偶然的,时代的车轮稍微转了一下,一个家就碎了,吴石去台湾那天,心里就清楚可能回不来了,他跟朋友说,为人民做的事情还不够多,个人这点危险根本不算什么,四九年的时候,他完全可以留在大陆,可他没留,带着家里几个人就去了台湾,把什么防御图、金门有多少兵力这些重要的消息,全靠着地下党员朱谌之给传了出去。

毛泽东看到情报都特意问是谁送来的,自己还写了首诗夸奖,就是那句“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结果五零年才刚开始,一个叫蔡孝乾的地下党员叛变了,吴石和朱谌之全都被抓,天天受酷刑,一只眼睛都给打瞎了,可嘴就是硬得很,临死前就留下一句诗,“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他们的孩子,从那天开始,几十年都不敢抬头做人。

台湾这边书是读不成了,吴学成十六岁就辍学出去打工,十九岁就早早结了婚,还要带着小弟,吴健成倒是顶着别人看不起的眼光,硬是考进了台大,后来还去了美国读书,大陆那边的吴韶成,顶着一个国民党少将儿子的身份,在各种运动里没少被点名批评,一直熬到七三年周恩来追认吴石是革命烈士,他的日子才算好过了一些,最后做到了河南冶金厅总经济师的位置,吴兰成把自己一辈子都给了医学,搞中医针灸,名气大到外国人都知道她,可关于父亲的事情,她从来一个字都不提。

他们都是走了很远的路,才慢慢理解了父亲,吴学成年轻的时候心里总是不服气,觉得是父亲把整个家都丢进了火坑里,直到九一年她把父亲的骨灰带回大陆,在厦门大学的纪念馆里亲眼看到了父亲的手稿,才明白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吴韶成老了,把自己的书都捐了出去,还专门设了个“吴石奖学金”。

他说父亲是为千千万万的人点灯,不是为了给自己的家人留后路,这种醒悟来得很慢,吴兰成在美国的时候,看到母亲王碧奎一直珍藏着五零年的旧报纸,才知道父亲临终前还挂念着孩子们,吴健成到处寻访,一点点拼凑家族的口述史,把父亲当年营救胡志明、策反国民党将领这些不为人知的事情都补全了,最后还在纽约办了一个关于父亲生平的展览。

几十年这么过去了,这个家到底没有垮,八二年在美国家人终于重逢,王碧奎亲自下厨做了福州菜,那种家的味道一下子就回来了,九四年吴石和妻子在北京香山合葬,墓碑上刻着一句话,“他的信仰,比海峡更深”,现在吴学成每年都领着孩子们去扫墓,嘴里总念叨着父亲说过的话,“台湾大陆就是一家人,这是血脉、是民心”,吴韶成捐的那个奖学金,特意选在了离父亲母校保定军校不远的地方,这种传承它不说话,但已经是对父亲最直接的回应了。

他们这一家子,写下的早就不是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是一代人到底是怎么在历史的大浪里活下来的,几十年的苦苦支撑,就是把“丹心”这两个字写进了自己的骨子里,到最后终于懂了父亲,那流下的眼泪,已经不再是为了自己,全都变成了对这个家和国家命运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0

标签:历史   儿女   牺牲   父亲   台湾   大陆   家人   国民党   台北   丹心   泉下   事情   奖学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