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街道里开了140多家!上海年轻人为何喜欢这类店铺?

屏幕前的你
喝咖啡的频率如何?
近日
话题#上海每天消耗近200万杯咖啡#
一度冲上热搜
引发网友热议

你知道吗?

徐汇区天平街道

是上海市内咖啡馆密度最高的街道之一

2.68平方公里的行政面积里

就开设了多达140多家咖啡馆!

一定有小伙伴会好奇:

这么多店,会不会“打架”?

今天,团团就带大家

逛逛天平街道,“恰恰”特色咖啡


一家人文咖啡馆的“文艺复兴”

在徐汇团区委的主导下,天平街道团工委曾编制了一份《关于天平街道咖啡行业经营主体和青年从业人员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天平街道辖区内的咖啡行业从业人员有六百余名,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年。而在他们中,有30%的人是兼职,咖啡师只是他们诸多职业身份中的一个。


毛姆礼帽Cafe Bar的主理人叶锋就是一名“斜杠青年”。店内设计文艺、复古,19世纪欧洲文艺沙龙的氛围扑面而来,墙上挂着叶锋与合伙人的收藏——用玻璃框精心装裱的名人手札和信笺,店内甚至还陈列着毛姆、安徒生、小仲马等文学巨匠的珍贵手稿与亲笔信。


与其说这是一家咖啡馆,不如说这里是一方文艺空间,书架上有泛黄古籍、初版小说,角落摆放复古打字机,杯垫上印着作家名言,让客人仿若置身作家书房。

咖啡馆是去年6月份开张的,距离叶锋和合伙人原来的工作室不远。秉持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初衷,两人决定要开一家店,将部分藏品陈列其内。客人坐在店中,抬头可见曹禺、罗曼罗兰等名人书信,不用进博物馆也能和历史名人来个“时空对话”。


在开店之初,叶锋和合伙人心里也没底。店铺所在的永嘉路上,几步之遥就有一家咖啡馆。但在评估后,叶锋想明白了,“适者生存,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我们花了20多年时间收藏的藏品是别人复制不了的。名人书信和咖啡馆结合的人文咖啡馆具有无法取代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得到了网络流量“垂青”。咖啡馆刚开业便迅速走红,一度需要限流。

做一时的网红店很容易,想要“长红”却难。为此,叶锋动了不少脑筋。

咖啡馆自主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每一件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供顾客选购留念。


同时,馆内还定期举办名人手札书信展览


此外,咖啡馆建有社群,分享最新的活动、折扣信息、饮品。


馆方还会定期邀请文化大咖开展不同主题的文学沙龙,形式类似于现在流行的学术酒吧。这一形式真正实现了文、商、展于一体,为文化爱好者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文化体验空间。

天平街道党工委、团工委在走访过程中,挖掘出了这块青年人的新兴聚集地。随着咖啡馆挂牌青春小店·探潮成员单位,这里也成为青年趣缘社群的培养地。


一家迷你咖啡馆的“放学铃声”

QBOX咖啡馆主理人秦舒琪是一名1998年出生的海归。回国后的第一年,她在一家大厂从事数据分析工作,之后毅然裸辞。曾经,高强度的工作压得她几近窒息,正因如此,她希望自己的咖啡馆能成为年轻人逃离忙碌的“暂停键”。

骑车在永嘉路上寻寻觅觅,很容易错过这家不太起眼的咖啡馆。店内面积更是堪称迷你,满打满算只能容纳十余名客人。

今年2月18日开业后,咖啡馆一度客流稀少。秦舒琪正在发愁如何引流,偶然间,她发现几位中学生结伴从店前经过,她上前与学生攀谈后发现,原来他们更青睐非咖啡因的饮品。于是,秦舒琪针对学生群体,设计了芭乐泡泡、草莓雾两款饮品。

店铺毗邻第二初级中学、向阳小学和建襄小学。摸清了学校的放学时间后,秦舒琪开始试点推出“放学别走”特别行动——“工作日17:00-18:30,非咖啡饮品买一送一”

事实上,这样的“放学经济”四处可见。天平街道辖区内教育资源丰富,20余所中小学星罗棋布。街道尝试联合学校周边的咖啡馆,推出“学生套餐”“课后沙龙”“放学别走”等服务,既能售卖一些非咖饮品,更能吸引学生家长等客户群体。结合学生作息,咖啡馆将变为课后社交与学习的“第三空间”开业仅仅两个月,秦舒琪便切实尝到了“放学经济”带来的甜头。

与此同时,依托辖区优质的教育资源,街道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联合学校社团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像咖啡拉花体验、微创业讲座等,让学生们在课后能拥有别样的体验。


一家社区咖啡馆的“交互链接”

Pocket Pocket口袋咖啡位于嘉澜庭口袋广场,是一家名副其实的社区咖啡馆,主打社区友好。咖啡馆在正常营业的同时,也是口袋广场的管理者,负责维护广场清洁安全,定期举办集市或小活动等。

口袋咖啡馆只有一名咖啡师,外人羡慕他能在上班的同时撸猫撸狗,可是只有他心知肚明这份工作的艰辛。“我们的咖啡师不光要做咖啡,更要捡拾不小心遗落的宠物粪便。”咖啡馆主理人何凰棋透露。

在何凰棋看来,宠物友好是双向的友好,是让人感到安全和放松的。“为此,我们会给养宠主人提供宠物粪便收集袋,持续在社区内宣传文明养宠理念。”

在设立咖啡馆前,口袋广场的光顾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社区咖啡馆的诞生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纷至沓来。天气晴朗时,许多人围坐在喷泉、围廊、长凳上,赏喷泉、晒太阳、看书。

“很多咖啡馆都定义自己是社区咖啡馆。在打造口袋咖啡前,我对社区咖啡馆的定义是选址在小区门口,价格亲民。但现在的我颠覆了原来的认知。原来,一家社区咖啡馆可以成为客人们交流资讯、交换资源的场地。

来沪创业多年的何凰棋也见证了这些年街区咖啡馆的起起伏伏。“2020年,我们刚承接社区咖啡馆的时候,整个街区的咖啡馆密度没现在那么高。这个行业之所以吸引了许多创业青年,一方面是其门槛较低,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就能开设一家咖啡馆;另一方面,更多的主理人选择了咖啡+,各具特色的咖啡馆得以百花齐放。”


关爱青年从业者

徐汇共青团为咖啡经济赋能

共青团如何赋能近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青春经济?徐汇团区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张海有话要说。“咖啡行业的从业者、创业者、消费者‘含青量’很高,所以咖啡经济是不折不扣的青春经济。”

天平街道的咖啡馆密度奇高,利用去年暑期时间,街道团工委和咖啡行业团支部一一踩点了天平街区140多家咖啡馆。在专题调研结果出来前,张海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这一行业能否盈利打了一个问号,调研结果让他的思路打开了。

“原来,咖啡馆不是一个纯喝咖啡的地方,也可以嫁接文创产品、艺术人文展览、读书会、兴趣圈层等,它是一个多功能的载体。天平街区的咖啡馆数量虽多,但大部分得以存活下来,且整体发展不错。

青年中心和咖啡行业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这个“化学实验”的结果让张海感到惊喜。共青团的小伙伴将咖啡馆的主理人、咖啡师请到青年中心作为授课老师,传授拉花等技艺,向更多青年推广咖啡文化。这样一来,青年中心的课程更丰富了,而咖啡行业从业者与共青团的距离也更近了。

“我们希望通过各种资源整合,激发街区的创新活力。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小店的经营和发展问题,也契合我们服务新兴领域青年的本职工作,带动街区氛围营造,让青春经济燃起来。”张海说。

今天你“恰”咖啡了吗?

评论区聊聊吧~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点亮本文【在看】【点赞】,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在看】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施剑平/图

责任编辑:连翊辰

校审:姚佳森

终审:沈蔚



点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3

标签:共青团   徐汇   街道   街区   咖啡馆   上海   天平   店铺   年轻人   咖啡   青年   美食   喜欢   行业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