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同时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启。
“秋”字,象征着禾谷成熟。虽然立秋已至,但暑气并不会立刻消散,不过天气的整体走向是朝着凉爽过渡。此时,正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向阴盛的关键转折。正如俗语所言:“立秋之日凉风至。”当立秋节气来临,金黄的稻谷开始灌浆饱满,枫叶也悄然染上红晕,大自然用绚丽多彩的色调,奏响了秋日的序曲。
立秋养生指南
润燥养肺
立秋过后,气候逐渐干燥,燥邪容易侵袭肺部。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体常常会出现口干、咽干、皮肤干燥等不适症状。因此,立秋养生的关键在于润燥养肺。不妨多食用梨、百合、银耳、蜂蜜等润肺生津的食物。梨能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百合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银耳可滋阴润肺、养胃生津;蜂蜜则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之效。
饮食忌辛辣
随着立秋到来,人体阳气开始收敛,肠胃功能也相对变弱。此时若食用过多辛辣食物,极易损伤脾胃,引发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所以,饮食上要尽量减少辣椒、花椒、生姜等辛辣食材的摄入,可适当增加葡萄、山楂、石榴等酸味食物,酸味能够收敛肺气。此外,芝麻、核桃、糯米等滋阴润燥的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
立秋传统习俗
立秋时节,即便暑热尚存,人们也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迎接秋天的到来。
贴秋膘
民间有在立秋这天“悬秤称人”的习俗,将此时的体重与立夏时作比较,若体重减轻,便称为“苦夏”。既然瘦了,自然需要“补”,于是“贴秋膘”应运而生。人们会食用红烧肉、炖排骨、酱肘子等味厚的美食佳肴,以肉贴膘,补充夏日消耗的体力。
啃秋
在部分地区,立秋这天有吃西瓜或香瓜的习俗,也叫“咬秋”。这一习俗寓意着将炎炎夏日“咬住”、送走。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人们在立秋吃西瓜,还寄托着不生秋痱子的美好愿望 。
立秋不仅是季节交替的重要节点,更蕴含着深厚的养生智慧与文化底蕴。从顺应时节的饮食调养,到充满趣味的传统习俗,都凝聚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立秋节气知识,既能帮助我们科学养生、从容应对季节变化,也能让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魅力。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