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公告,震惊业界。
“水果第一股”,爆雷了!
高管被抓,人去楼空,600亿“水果大王”就此坠落,令人震惊。
生鲜生意难做,在业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早两年前,近3万亿的水果行业市场,没有寡头的存在,甚至都没有一家上市公司。
可见,水果市场的竞争有多激烈,百家争鸣都不足以形容其现象。
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基本法则,也是行业最终极的真理。
终于,在业内形成了“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三足鼎立之势。而且洪九果品还先一步上市,被冠以 “水果第一股” 之称。
可惜,如今却深陷泥沼,核心管理层接连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公司运营暂时停摆。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那么, “水果第一股” 坠落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商业迷局和教训呢?
01
6大高管被“一锅端”,重庆水果龙头走向崩盘!
近日,停牌一年多的港股上市公司“洪九果品”发布了一则震动资本市场的公告,内容显示:洪九果品董事长邓洪九,董事彭何、江宗英、杨俊文、谭波及监事会主席余利霞等,目前均已被采取不同刑事强制措施,原因与重庆市两江新区公安分局就涉嫌骗取贷款及/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之事项进行的立案侦查相关。
对照其董事会构成发现,除去余利霞,其余5人刚好是整个执行董事团队,其中,江宗英更是邓洪九的妻子。而彭何、杨俊文、谭波三人,也是跟随邓洪九10年以上的“元老级”人物。
显然,洪九果品高管被“一锅端”了,以致于这个曾被资本捧上神坛的“水果大王”停摆坠落。
重庆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大门紧闭,墙上“洪九果品”的公司标识已被撕毁,室内空无一人,布满灰尘。据说已经搬家了,正式恢复经营时间未知。
值得一提的是,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贷款罪名最终成立,邓洪九夫妇和其他高管将面临严重后果。
据了解,洪九果品曾是国内最大的榴莲分销商,2022年9月在港交所上市,高光时刻年营收一度超过150亿元,市值最高超670亿港元,被冠以“水果第一股”的称号。
从公告来看,此次被立案的罪名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财务瑕疵”或“审计问题”,而是刑事犯罪,且牵涉面之广令人震惊,更让外界窥见了洪九果品在表面风平浪静之下所掩盖的巨大隐患。
天眼查显示,目前洪九果品涉及182起司法案件、84条开庭公告(其中涉及借贷及追偿的达37条)、法人江宗英有11条限制消费令。
谁能想到,这家市值一度超 600 亿元的“水果大王”,2021 年还稳坐中国最大自有品牌鲜果分销商、最大榴莲分销商宝座的行业巨头,竟在短短几年间轰然坠落呢?
02
洪九果品的崛起,是一部草根逆袭的创业传奇,更是一场资本催生的造富神话。创始人邓洪九,17岁从重庆朝天门码头的“棒棒军”起步,靠扁担和汗水开启了水果生意。他从家乡收购红橘,再到朝天门售卖,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迅速积累了第一桶金。
之后,随着经济的腾飞,商业模式的完善,道路交通网的日益发达以及冷链技术的进步,邓洪九一步步的完成了商业积累,特别是在重庆水果市场有着“邓半城”之说,据说他当时掌控了重庆60%柑橘批发。
2002年,邓洪九不再满足于一隅的生意,带着一群当初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草根队伍正式创立了洪九果品。
2005年,因为高端水果价格贵、利润高,能取得较高的收益,于是邓洪九将目光锁定在了榴莲、山竹等水果身上,转型做起了进口水果批发生意,并顺利切入了超市直供。
洪九果品的成功离不开邓洪九,而邓洪九的成名却是因为榴莲。
2012年十分看好中国榴莲市场的他,不惜抵押房产,与泰国东部三大果园签独家包销协议;还首创了“树上熟”榴莲空运模式(包机直运),终端价翻倍仍供不应求。
押注泰国榴莲,让洪九果品成了中国最大的榴莲分销商,2022年卖了2500万颗榴莲,号称“中国人每吃掉10个榴莲,就有1个源自洪九。”
而且赛道独特的它开始备受众多机构青睐,洪九果品上市前一共完成了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天壹资本、CMC资本、顺丰控股、招商资本等。
随着资本的助力推动,洪九果品迎来了爆发期。
财报显示,2019年洪九果品的营收只有20亿,到了2020年就猛增至57.71亿元,其后洪九果品更是保持着高速的增长,2021年营收增长至102.8亿元,2022年营收增长至150.81亿元。
4年业绩增长超7倍,在2022年9月抢先百果园如愿成为“中国水果第一股”。邓洪九家族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以85亿的财富值入选胡润百富榜。
因为“较高”的毛利率,以及“端到端”的商业模式,洪九果品开始在二级市场狂奔,短短100多天,其股价暴涨310%,市值超过671亿港元。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邓洪九最终败在了其引以为傲的“端对端”上。
03
所谓“端到端”,就是原产地直采,自有工厂加工分拣,最后销售给B端客户。从原产地到终端,只有洪九一个中间商。
殊不知,这样的模式让它成功逆袭,但也埋下了避无可避的巨雷。
为了保证稳定的水果供应,果园的水果还没成熟之前,洪九就得提前掏钱下订单。
卖给商超等客户以后,却要拖上好几个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拿到钱,相当于变相把自己的资金命脉交给了客户。
这也导致了,洪九果品明面上高歌猛进,钱却越来越少,就是收不到钱,见不到现金。要知道,水果生意营业额多是纸面富贵,现金流才是命脉所在。
“端对端”的商业模式决定着洪九果品的经营性现金流一直为负,这三年分别为-4.5亿元、-8.04亿元、-9.82亿元。哪怕是上市那年,洪九果品经营性现金流还在持续净流出,扩大到-18.23亿元。
最惨的时候,为了维持公司运转,洪九被迫举债度日,借新还旧。
截至2023年6月30日,洪九的银行贷款高达27.76亿元,同比增长约49.22%。据说更早之前,洪九甚至还向P2P借过贷……
水果生意向来难做,水果大王当时也只是表面风光。
那么,钱都是去了哪里?答案是,全是一堆应收款和预付款。
截至2023年6月底,洪九果品积压的营收款项,高达86.73亿,连带预付款项13.75亿,合计100亿人民币,超过自身净资产。
半年间,明明赚8个亿,应收款增加超11个亿,经营现金净流出3个亿,邓洪九手头的钱,更少了。
到下半年,他又大笔向外预付款项。
据公告披露,到2023年底,其预付款项余额高达44.7亿元,其中向若干供应商支付约34.2亿元,等于6个月又多出30个亿。
种种异象,绝非正常商业操作所能解释。
04
洪九果品爆雷的导火索是核数师毕马威在审计2023年年报时发现的一系列异常。毕马威注意到,2023年第四季度,洪九果品突然向一批新增供应商支付了高达34.2亿元的预付款,占全年预付款余额44.7亿元的近80%。
这些供应商大多是2023年度新合作方,无历史交易记录,部分注册资本仅几十万元,却承接了数亿元订单,且天眼查显示多家社保参保人数为零。
原来,洪九果品通过关联空壳公司虚构交易,2023年四季度向34家“影子供应商”突击支付34.2亿元预付款,其中15.2亿元仅换回4.5亿元回货。这些供应商注册资本不足百万、社保参保人数为零,甚至与洪九分公司地址重合,形成“左手倒右手”的资金黑洞。更致命的是,其应收账款超100亿元,但账上现金仅7亿元,坏账风险触目惊心。
2024年3月19日,洪九果品发布公告表示,预计全年业绩发布将推迟,进而可能影响2023年财报的正常刊发,并于一天后停牌至今。
“洪九果品爆雷”事件严格意义上来看就是一场资本催熟的生鲜行业“庞氏骗局”。
邓洪九家族掌控董事会核心席位(妻子任总经理、侄子任副总),决策缺乏制衡。引入资本后,为冲刺上市激进扩张,埋下资金链断裂隐患。
这种“家族控制+资本催熟”的模式,与当年雏鹰农牧的崩盘路径如出一辙。
这场600亿水果大王的资本神话最终幻灭,洪九果品6名核心高管因涉嫌骗取贷款、虚开发票被刑事控制,34亿异常预付款引爆财务造假危机,家族化治理埋下暴雷隐患,一年半市值蒸发近90%。
超3万散户被套牢,广西芒果农户、东南亚果园主被曝百万货款未结,生鲜行业本就脆弱的诚信体系也再次遭受重击。
洪九果品的暴雷,是资本狂欢后的一地鸡毛,更是对“重资产轻周转”模式的血泪拷问。
当榴莲不再香甜,只剩一地鸡毛时,或许该重新思考:生鲜行业的护城河,究竟是资本故事,还是田间到餐桌的每一颗真心?
来源:正商参阅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