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第九个“残疾预防日”,今年的主题为“预防伤害致残,共创健康生活”,其中“使用婴幼儿安全座椅,远离交通事故伤害”是今年的宣传口号之一。
然而就在8月17日,央视新闻频道曝光了个别儿童安全座垫产品在碰撞测试中瞬间解体、儿童安全座椅产品操作演示信息存在常识性错误等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就此发布提示:“儿童安全无小事,警惕网售儿童安全座垫风险。”同时就儿童安全座椅的选购与使用进行指导。
安全带、安全气囊
反倒会伤到儿童
为什么儿童乘车要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呢?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消费提示指出,首先,车内对于成年人的保护设施不适用于儿童。比如,安全带的最低身高限制为140厘米,很多小一些的儿童并未达到这一身高;安全带肩带的位置应该放在锁骨和前胸,但对于儿童,可能会压在颈部,而这里恰好是颈动脉和气管的位置。当发生事故时,安全带不仅不能保护儿童,反而导致压迫气管,引起窒息,压迫颈动脉,引起脑部缺血,甚至造成颈动脉的切割伤,危及生命。
其次,儿童坐在副驾驶座上,当紧急刹车时,安全气囊打开,对成年人能形成缓冲作用,但这一高度恰巧对应儿童的头颈部,安全气囊弹开的力量大约300千克,能给儿童头颈部造成致命打击,后果可想而知。
另外,有些家长认为抱着孩子是安全的,但在车速达到48千米/时的时候,如果紧急刹车,哪怕是一个体重为5千克的小宝宝也会产生150千克的力量,即便家长想保护孩子也力不从心。紧急刹车时,家长和孩子之间必然产生冲撞,孩子施加给家长的作用力以及家长施加给孩子的反作用力,都会造成双方受伤。
儿童安全座垫
≠儿童安全座椅
既然车内对于成年人的保护设施不适用于儿童,反倒会伤害儿童,抱着孩子坐车也不安全,那么就要正确选购和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了。
对于这次被曝光的儿童安全座垫,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儿童安全座垫不是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安全座椅是指安装在乘用车上与后排座椅固定,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保护儿童安全的产品。儿童安全座椅必须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即“CCC”认证并标注“CCC”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售,而市场上所谓的儿童安全座垫则为非法制售产品。
儿童安全座垫与儿童安全座椅的最大区别是材质不同。儿童安全座垫一般采用柔性或半刚性材料制成,因此它比儿童安全座椅更轻便。但它的安全系带、卡扣等部件结构强度不足,低于安全标准要求,承受不了动态试验产生的巨大惯性力,会出现破损和座椅分离等情况。
儿童安全座垫
无法预防颈椎受伤和致残
更关键的是,儿童安全座垫的柔性结构不能给儿童身体尤其是颈椎部位提供足够的保护,当事故发生时,儿童柔弱的颈椎很容易受伤,颈椎受伤很容易造成高位截瘫。与之相对,合格的儿童安全座椅有合适形状的刚性头枕,能把儿童头部限制在固定范围内,避免头部由于惯性而大幅度左右摆动,预防颈椎受伤和致残。
选购时,
检查认证标志、座椅结构和卡扣牢固性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广东省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的消费提示,选购儿童安全座椅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认准认证标志 如果是国产产品,要看是否有“CCC”标志;如果是进口产品,要看是否执行了欧洲ECE R44/04或ECE R129(I-Size标准)相关标准。
确保有能够保护头颈的刚性立体结构 要看一看形状、做工、材质,是否有认证标签、警告标语等;闻一闻是否有难闻的刺鼻气味;摸一摸质地,既要保证柔软舒适,又要保证支撑到位,特别是一定要有刚性立体结构,有合适形状的头枕以保护头颈部位。
要选择比较厚重结实、有硬连接方式的安全座椅,这样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座椅不容易移动,安全性更高。必要时可让儿童试坐。
安全卡扣反复插拔几次 座椅上的安全卡扣质量非常重要,要亲自插拔几次卡扣,既要保证扣牢,又要方便解开。
使用时,注意儿童年龄、
拉带锚点和安全带松紧
在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上,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以下注意事项:
1岁以下、体重不到9千克,要面朝后坐 如果是1岁以下、体重不到9千克的婴幼儿乘车,那么安全座椅必须面朝后。因为一旦发生事故或紧急刹车,孩子的背部能更好地缓解冲击力。相反,如果面朝前,不仅孩子的头部会首当其冲,而且尚未发育完全的脊骨也不能很好地保护脊髓,存在造成瘫痪的风险。如果儿童已满1岁,同时体重达到9千克,才能面朝前坐车。
拉带必须固定在相应锚点上 有些儿童安全座椅配有上拉带,那么要把上拉带固定在车内的相应锚点上,一旦发生事故,上拉带能起到防止儿童座椅翻转的作用。锚点的位置可能有所不同,一般在汽车座椅背部、后备箱等位置。因此要仔细阅读汽车使用说明书,找到正确位置。
确保安全带系紧 给儿童系好安全带后要再检查一下,如果家长能够轻易把手指插进安全带与儿童身体之间的缝隙中,那就说明安全带没有系紧。
注意使用年限 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年限一般是6~8年,使用过久可能会出现材料老化,安全性能下降。
记者 || 楚超
编辑 || 颜红波
校对 || 郑春华
审核 || 董超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