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东方芙昕
编辑 | 东方芙昕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现在打开手机,到处都是网红:直播间里喊着“家人们”带货,短视频里装着各种讨喜人设,靠着流量赚得风生水起,可热闹背后,不少网红却干着离谱事。
有的拿假货坑粉丝,有的靠耍丑、搞低俗博眼球,到头来10个人接连被全网封禁,一个比一个过分。
明明有流量能好好做事,为啥偏要靠歪门邪道捞钱?是觉得网上没人管,就能随便突破底线?
在如今的网红圈子里,流量就像硬通货,谁能抓住流量,似乎就能在直播带货的浪潮中轻松捞金。
可偏偏有不少人,在流量的诱惑下丢了诚信底线,甚至突破公序良俗和法律红线,各种离谱乱象接连上演,最终落得被全网封禁的下场。
小杨哥凭着1.3亿粉丝量和“憨厚邻家大哥”的讨喜外表圈粉无数,却把粉丝的信任当成了赚钱的工具。
他嘴上说着带货商品都是自己亲自试用过的,实际上选品只看佣金高低,压根不管产品质量,先后爆出假和田玉、合成肥牛卷、防腐剂超标的月饼等问题,最后账号只能暂停直播带货。
辛巴更过分,自家品牌的卫生巾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荧光剂不合格,导致包括孕妇在内的多名消费者使用后过敏入院。
女性用品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他为了降低成本就偷工减料,早已突破了商业伦理的底线,被调查也是必然结果。
东北雨姐靠着“豪爽东北大姐”的人设吸粉2300万,直播里总是大口吃喝,营造出接地气的形象,可带货时却用木薯粉条冒充红薯粉条。
被打假后,她的团队还动手打人,更让人意外的是,她直播间里的“农家小院”其实是每月花几十万租来的摄影棚,丈夫“老蒯”实际上是28家公司的老板。
2024年11月,她的账号被永久封禁,还被罚款165万,虚假人设彻底崩塌。
郭老师拥有近千万粉丝,可她的直播间全是“逐臭审丑”的内容,放屁、抠脚、展示脏内裤等毫无底线的行为频频出现,既没有任何社会价值,还会误导未成年人。
2021年9月,因为违反“抵制低俗网红”的相关规定,她被全网封禁,这一整治行动也有力地净化了网络环境。
猫一杯则靠着编造虚假事件博眼球,2024年策划了“秦朗在巴黎丢作业”的戏码,从发布相关视频,到找人冒充家属接受采访,再到谎称“事件大结局”,全都是精心设计的剧本。
在此之前,她还编造过“广州丢手机”“基建队修巴黎圣母院”等虚假内容,不断消耗大众的善意,最终被多个平台封禁,还被行政拘留10日。
莉哥和陈一发儿则触碰了更严重的红线,2018年莉哥在线上演唱会中用国歌当作开场曲,亵渎了国家象征。
2016年陈一发儿公开调侃东北沦陷的历史和靖国神社,事后不仅拒不道歉,还与网友针锋相对。
两人分别被封号拘留、永久封禁,这也给所有网红敲响了警钟:必须敬畏历史,维护国家尊严。
这些网红乱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背后藏着三重关键逻辑,正是网红刻意打造人设、部分受众心理助推以及平台监管缺位的共同作用,才让这些违规行为有了生存的空间。
观看人数10W+,被封禁女主播深夜又开播!结果…… 2023-12-12 15:25·大河网
对网红来说,打造人设就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会精准瞄准受众的情感需求。
小杨哥的“憨厚邻家大哥”、东北雨姐的“豪爽大姐”,都是靠着亲切感降低观众的戒心。
秀才则专门针对中老年女性,这一群体占他粉丝总量的76%,用暧昧的表情、煽情的老歌,甚至喊出“给我你的医药费”这样的话诱导粉丝打赏。
贵州牙妹更极端,以“贵州五怪大怪”自居,为了打造“猎奇人设”,竟然敲掉自己的门牙,还发布各种恶俗内容。
可这些人设本质上只是吸引流量的工具,一旦被戳破,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而郭老师、贵州牙妹这类“审丑网红”之所以能走红,离不开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
这种需求和当年的芙蓉姐姐、“人类高质量男性”等案例一样,形成了一条“审丑产业链”,不断拉低社会的审美底线,腐蚀主流价值观。
还有些受众因为情感空虚,很容易被网红人设“绑架”,就像秀才的中老年粉丝,把他当成了精神寄托;小杨哥翻车后,依旧有不少粉丝选择支持他。
这暴露了部分人媒介素养不足的问题,他们很难分辨镜头前人设的真假,而这种盲目支持,反而给了违规网红继续“作恶”的动力。
除此之外,平台对流量的过度追求,也让监管常常处于缺位状态。
面对违规行为,平台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猫一杯多次造谣炒作、贵州牙妹发布恶俗内容,平台都是等到事态扩大后才出手封禁。
小杨哥团队售假涉及功率虚标、品牌造假等多个问题,可就因为他们是“流量大户”,长期占据各类榜单,平台便选择放任不管。
这种“事后补救”和“流量优先”的态度,其实就是在纵容网红违规。
面对愈演愈烈的网红乱象,各方终于开始行动,平台与行业也从之前的被动应付转向主动作为,整治力度不断升级,从点名批评到全网封禁,违规网红再也不能肆意妄为。
2025年8月22日,国务院专门开会点名“劣迹网红”,直指低俗带货、虚假宣传等突出问题,还提到了小杨哥、东北雨姐等典型人物,释放出明确信号:无论网红的粉丝量多大,只要违规就一定会被查处。
地方监管也迅速响应,贵州开展“黔净2021”清朗工程,受理了7000余条不良信息举报,严厉查处各类低俗账号。
杭州警方针对猫一杯的造谣行为立案调查,明确“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形成了全国联动的整治态势。
如今的行业处罚,也不再局限于网红个人。
小杨哥所在的三只羊公司,因为多次涉及售假问题,被罚款6894.91万元,还被要求暂停运营进行整改。
东北雨姐被纳入“劣迹主播黑名单”,即便日后想复出,也会受到重点监管,“黑名单”制度有效防止了这些劣迹网红换个账号继续“圈钱”。
平台方面也在不断完善监管措施,针对网红“换马甲复出”的套路,及时删除秀才出镜的相关视频,制止郭老师戴面具、变声直播的行为。
同时还在优化监测技术,努力堵住各类违规漏洞,主动监管的态度让整治行动更有成效。
不过,要彻底根治网红乱象,单靠某一方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从源头防控、意识提升、制度保障等多个维度发力,构建长效治理体系,才能让网络生态真正回归清朗。
平台作为网红活动的主要载体,需要建立网红账号“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从账号注册到直播带货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严格审核。
比如要求带货商品必须提供第三方质检报告,从源头减少假货流通。
同时,平台要调整算法逻辑,降低低俗、猎奇内容的流量权重,增加优质知识、正能量内容的曝光机会,引导网红从“流量至上”转向“内容为王”。
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形成“全民共治”的监督氛围,不断压缩违规网红的生存空间。
这些网红从流量巅峰跌落至全网封禁,说到底,都是为了逐利丢掉了底线。
卖假货、涉黄卖丑这些离谱操作,看似是赚快钱的“捷径”,实则是触碰公序良俗与法律红线的“绝路”。
他们曾靠着流量红利风光无限,却忘了流量从来不是肆意妄为的资本,粉丝的信任更容不得挥霍。
这些案例也给整个行业提了醒:网红想走得远,靠的不是博眼球的歪招,而是守住诚信底线、传递正向价值。
只有敬畏规则、尊重观众,才能避开“封禁”的结局,让网红经济真正走在健康的轨道上。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