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是战是和?中国高层明确表态,美媒:中国已3个月没买美国油

前言

7月3日,世界和平论坛会场里,刘建超部长说了句话,一下子就上了全球热搜。

就在这当口,美媒彭博社突然爆出个大料:中国竟然连续3个月没买过一滴美国油,这可是6年来头一回这么长时间"断货"。

这回彻底"断油"是啥意思?面对这一局面,美国是否会铤而走险,选择军事对抗?

作者-山

这招够狠,直击要害

50万桶日产量说没就没了。

彭博社7月3日的数据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华尔街炸开了花。全球最大的原油买家中国,从3月到5月连续三个月对美国原油采购量归零,创下了2018年贸易战以来最长的"断购期"。

要知道,中国可是世界头号原油进口国,年进口量超过5亿吨。这个大客户突然扭头就走,美国能源市场的震动可想而知。就像做生意时最大的客户突然收起钱包,那种心情,估计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受此冲击,美国页岩油企业的股价应声下跌,德州油田的活跃钻机数量较年初下降了21%。更要命的是,中小油企的负债率中位数已经达到78%,逼近了行业80%的警戒线。这就好比走钢丝的人,本来就摇摇晃晃,现在又有人在下面摇绳子。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早就感觉到了疼。就在不久前,他还在社交媒体上喊话,劝中国多买点美国油。现在看来,他是真的急了,却又束手无策。中国买家曾经每年消化美国10%的石油产量,如今转向俄罗斯、沙特、伊朗,美国的油轮只能在港口堆积如山。

这记重拳直击美国能源产业的软肋。页岩油开采成本本来就高,严重依赖出口维持现金流。中国这一"断奶",让整个产业链都感受到了寒意。美国人这回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温柔一刀"。可更让华盛顿抓狂的,还在后头呢。

高层表态,既有温度又有硬度

一边是美国人的焦虑,另一边是咱们的从容应对。态度很明确。

针对全球关注的中美关系走向,刘建超部长在7月3日的世界和平论坛上给出了明确回应:"我不认为中美必有一战。"这话分量十足,直接、坦率地亮明了中国高层的核心态度。

刘部长在发言中强调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深切珍视,也道出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大家都期待看到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和平是我们的真心话,这一点毫不含糊。

不过,和平意愿不等于放弃原则。刘部长同时明确表示,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中国从不承诺放弃使用一切必要手段,包括武力。这话听着硬,其实是把丑话说在前面。和平是我们想要的,但主权和领土是我们的命根子,谁动就要有心理准备。

更让人值得琢磨的是刘部长说的"奉劝那些崇尚武力、崇尚肌肉的政治家,放弃他们那种好战的言论"虽然没直接说明,但让人能听出言外之意。近期,一部分美方政客持续渲染"中美不可避免会一战"的论调,这种声音确实需要有人出来泼泼他们冷水。

不找事,但也绝不怕事,这就是大国该有的样子,这种清晰的战略姿态,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让那些想投机、想误判的势力,得自己掂量掂量。话说得漂亮,实力得跟上。而现实是,美国那边确实有点着急了。

美国那边,确实有点慌

你说美国人能不急吗?

一万亿美元的军费预算听着挺吓人,但钱能解决工业基础薄弱的问题吗?2026财年的国防预算据说要冲破一万亿大关,第六代战机F-47、高超音速导弹,一个个项目加急上马。美国想用这种方式告诉世界:我还是那个老大。

可现实很骨感。F-47战机项目一拖再拖,复合材料测试过不了关,原定2025年的试飞推到了2027年。钱砸了不少,飞机还在纸面上打转转。《防务新闻》6月的报道显示,美军高超音速导弹测试失败率超过30%,关键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始终解决不了。

最要命的是工业基础的空心化,就拿造船业来说,美国的造舰速度已经被中国甩开了几条街。福特级航母工期延误,弗吉尼亚造船厂因为工人短缺,核潜艇交付延误超过400天。这要是真打起来,光有钱可不够使,得有人会干活才行。

华尔街的分析师们现在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边盯着油价走势图,一边琢磨中国这步棋到底要干什么。库存积压、订单取消、财务压力——这些词汇现在频繁出现在美国能源企业的内部会议中。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连传统盟友都开始保持"战略模糊"了。欧盟在能源问题上越来越谨慎,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走钢丝。就连日本、韩国这些铁杆盟友,也开始算起了经济账。表面的强硬掩盖不了内心的慌张。而这种慌张,正在改变整个游戏规则。

这场博弈,大概率这么走

局面已经很清楚了。

从关税战到能源战,再到科技与军事的暗中角力,这场大戏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中国这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打法,可能会成为新常态。

看看这三个月的"断油"操作,配合刘建超部长的表态,传递出的信号很明确:我们要和平,但我们准备得起任何挑战。这种战略定力正是大国应有的气度。

甚至在美国精英层,也开始出现清醒的认知:中国根本不需要通过战争,就能在经济和战略上实现制衡。通过重塑全球供应链,掌握关键资源,强化自身内循环,中国正在构建一套让对手无可奈何的制衡体系。

这场博弈的胜负手,已经不再是谁的航母更多,谁的导弹更快。而是谁的战略更有远见,谁的工业体系更有韧性,谁能更有效地利用"时间"这个最宝贵的变量。

时间在咱们这边,未来的路依旧漫长且充满挑战,但这盘棋的走向,已经越来越清晰。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跟中国合作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而跟美国站队可能面临不确定的风险时,答案其实已经很明白了。

中国这次的能源"脱钩",表面上是经济行为,实际上是在重新定义大国博弈的规则。温和而坚定,既不挑事也不怕事,这种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理解和认同。

结语

说实话,看了这么多年中美博弈,我有个感觉:真正厉害的不是天天叫嚣,而是悄无声息地把事办了。

中国这次的"断油"操作,表面上是经济行为,实际上是战略信号。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做法,可能会成为未来大国博弈的新常态。温和而坚定,既不挑事也不怕事,这才是成熟大国应有的样子。

一手握笔,一手握剑。在国际关系的现实世界里,这种表达方式,也许才最让对手听得懂。

你觉得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比起之前的硬碰硬,哪种更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8

标签:财经   中国   中美   美国   高层   部长   大国   战略   怕事   和平   华尔街   原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