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摆脱对华依赖,蒙古国找印度建厂,可开工前还得先求中国一件事

蒙古国有着非常丰富的战略资源,可是却因为工业发展的不足而陷入技术困境。在2021年甚至出现了“油慌”,这时候中国伸出援助帮助其渡过难关。

只是没有想到,为了提高能源生产,摆脱中国依赖,蒙古国转身和印度合作建造工厂。可是在开工之前,蒙古国却找上中国提出一个要求,让中国帮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蒙古困境

蒙古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名单上被列为自然资源丰富的29个发展中国家之一,绝不是虚名。尤其在南戈壁地区,世界级的塔温陶勒盖煤矿、奥尤陶勒盖铜金矿等战略资源产量丰富。

据世界银行2021年的数据,光采矿业就贡献了蒙古国GDP的22%,全国超过80%的出口都来自矿产。可以说,蒙古经济是靠石头和金属撑起来的。

但资源多,不等于就能顺利变成钱。蒙古国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采矿多以露天方式进行,不仅效率不高,还对环境造成显著破坏。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0年的报告,蒙古已有77%的土地面临退化或荒漠化问题,水资源紧张、草场萎缩,沙尘暴频发。2021年春季那场席卷中国北部、日韩的强沙尘暴,源头正在蒙古。

更现实的问题是,蒙古国虽然自己产原油,却没有足够技术将其提炼成可用的汽柴油,导致全国燃油供应高度依赖进口。

疫情和国际局势变动一度让蒙古陷入油荒,加油站限供、断油现象频出。2021年9月,蒙古不得不紧急向中国追加采购17万吨汽油,才勉强稳住国内供应。这种被卡脖子的滋味,显然不好受。

可见,蒙古国不缺资源,缺的是把资源转化为能源自主的能力。而这份能力,单靠自己是难以短期建立的,必须借助外力。

也正因如此,当印度伸出合作之手时,蒙古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接住了。那么,印度又为何愿意投这笔钱?两国的合作到底能不能让蒙古实现炼油自由?

蒙印合作

2021年,蒙古与印度正式敲定合作,蒙方将在印度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下建设本国第一座大型炼油厂。对蒙古而言,这无疑是迈向能源自主的关键一步。

而对印度来说,这也是其拓展中亚影响力、实践东进政策的战略落脚点。印度对这项工程可谓诚意十足,尽管自身财政也不宽裕,仍通过印度进出口银行为蒙古提供了10亿美元的贷款。

要知道,这不是赠款,是蒙古日后要偿还的外债,可见印度对蒙印经济走廊长远布局的决心。

根据规划,该炼油厂最初设计年处理原油150万吨,建成后将满足蒙古国内55%的成品油需求,显著缓解对外依赖。

但理想丰满,现实却处处是坑。蒙古国气候恶劣,冬季严寒漫长,一年里实际能施工的时间仅有四月到十月。

低温不仅导致机械设备频繁故障,还影响建筑材料性能,拖慢工程进度。再加上汇率波动、进口建材涨价、本地道路运输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原定2024年投产的目标,一推就推到了2027年。

更棘手的是资源配套问题,蒙古本国原油年开采量已从早先的120万吨下降到53万吨,远远不够炼油厂吃饱。

因此,蒙方不得不再次与印度协商,希望追加4.3亿美元贷款,用于提高原油开采能力和加强道路、电缆等配套基建。看得出来,蒙古虽然拉来了印度这位金主,但实际操作中依然步步维艰。

资金、天气、基础设施、资源稳定性等等每一项都是考验。只是没有想到,在开工之前,蒙古国却向中国提出了一个要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的重要

蒙古国作为一个内陆国,没有出海口,心里明白,要想真正把炼油厂搞起来,光有钱和技术还不够,最关键的一环其实是物流。

而作为一个被中俄“包围”的内陆国,蒙古的对外运输通道极其有限,往北走俄罗斯,成本高、效率低;往南经过中国,才是最经济、最现实的选择。

事实上,即便蒙印合作项目在持续推进,所有大型设备、建材的进口,仍严重依赖中蒙间的口岸通关与铁路运输。

蒙古自己国内的铁路系统老旧、运力匮乏,想要高效完成物资调度,几乎不可能不借助中国的基建支持。

于是在2021年,蒙古就向中国提出,希望加快中蒙间铁路走廊的建设,并提议在铁路沿线增设7个国际陆港以提升货物吞吐能力。

显然,他们虽然想在战略上分散依赖,在现实中却比谁都清楚,有些路,只有中国能帮他们打通。

中方对此响应积极,从大局来看,深化中蒙基础设施合作,不仅有助于蒙古开发资源,也能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中亚的经贸连通。

今年的5月也迎来了一个好消息,中蒙第二条跨境铁路,甘其毛都至嘎顺苏海图铁路正式开工。这条铁路直连蒙古南戈壁省特大煤矿,将是未来中蒙能源运输的主动脉。

值得留意的是,这是自1956年以来两国间首次新建跨境铁路,时隔了70年,这中间的意义远超一个项目本身,更体现出双方合作的深化与互信。

可以看出,蒙古虽然努力推行“第三邻国”战略、试图实现对外关系的多元化,但在地理与经济规律面前,与中国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仍是其发展无法避开的最优路径。

蒙古国寻求与印度合建炼油厂,本质上是一个小国在大国邻域中努力寻找自主空间的缩影。其动机不难理解,资源国有权追求更均衡、更有话语权的发展路径。

而从印度的回应来看,其也乐于借此扩大在中亚的战略存在。这本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合作。但众多因素,共同构成了蒙古发展道路上难以逾越的客观限制。

无论蒙古多么努力地“看向远方”,实际落地时仍要回过头来与邻居中国握手合作。从铁路建设到口岸通关,从能源贸易到危机支援,中国始终是蒙古最稳定、最不可替代的合作伙伴。

也许有一天,蒙古真的能建成运转良好的本土炼油体系,逐渐降低对进口成品油的依赖。但这不代表就要“摆脱中国”。

相反,只有在区域合作、互利共赢的框架之下,蒙古的能源自主之路才能真正走得稳、走得远。

主要信源

时隔70年!中蒙第二条跨境铁路开工,对能源贸易意味着什么——第一财经2025-05-18

中俄两国紧急向蒙古国出口汽油——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年09月26日

印度总理首访蒙古国 宣布提供10亿美元贷款——2015年05月18日 13: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驻蒙古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2024-10-23 14:33——蒙古国成品油炼油厂投产时间推迟至2027年

该国拟新建7个陆港以扩大与中俄贸易!给企业带来哪些机遇?——发布日期:2023-12-07 11:09 信息来源:浙江省贸促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财经   印度   中国   蒙古国   蒙古   炼油厂   资源   铁路   能源   战略   原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