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史中的抗战烽火”系列报道④丨泗宿激战毙敌首 伪匪溃败弃迷途

冬尽春来,中国人民在浴血抗战中迎来了1942年。这一年,被称为“抗战最艰难的一年”,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都面临着极为艰苦的考验。“以新的工作迎接新的胜利和斗争”,中共淮海区党委机关报《淮海报》在1942年1月1日出版的元旦增刊中,刊发了淮海区党委书记金明的题字和整版长文,呼吁全体军民以新的战斗姿态迎接新的一年。

(1942年1月1日出版的元旦增刊)

通过查阅1942年1月、2月出版的15期《淮海报》,我们找到了近十条战斗捷报。可以想见,新春伊始,这一条条对敌战斗的捷报经由《淮海报》的报道,将为淮海军民坚持新一年艰苦抗战注入怎样的信心和力量。

开年首场胜利来自泗宿交界之地。第118期《淮海报》第三版以醒目大字头条刊载了题为《沂大旗开得胜 击毙伪匪陈锡盛 俘匪数十名缴枪械颇多》的报道。陈锡盛是盘踞在泗宿交界之地的伪匪头目,手下伪匪超百人,经常出动抢劫,扰害一方,民众对其恨之入骨。1942年1月3日夜,淮海军区沂河大队一部收到情报,伪匪藏匿于沭阳一区王庙,遂火速前往剿灭。

经过约1个小时的激战,伪匪头目陈锡盛被击毙,沂河大队不仅俘虏了伪匪数十名,还缴获机枪1挺、步枪40余支、盒枪5支、手枪3支、步枪弹1500余发、盒枪弹100余发。

同日同版刊发的《沂大总结一年战果》报道则记录了沂河大队自成立以来,“大小战斗百余次,缴获平射炮二门,轻机枪三挺……毙伤日军卅五名,伪匪一百四十七名,俘伪匪一百零七名、土匪六十九名”。

(1942年1月7日《淮海报》第3版)

1942年1月13日夜,淮海军区乌江大队在汤集也打了一场大快人心的胜仗。第122期《淮海报》第三版《乌大又一新胜利 击溃增援汤集敌寇 毙伤敌伪百余日军占大半》报道称,13日当夜,乌江大队对汤集伪据点发动攻击。次日早晨,淮阴敌伪200余人,“乘汽车八辆,携带钢炮两门,轻机枪十余挺,增援汤集伪军”。我军事先埋伏于敌人增援之要道,当敌人汽车驶过时,“我以突击将敌汽车击毁三辆,并杀伤敌伪一百余人,而其中半数以上均为日军”。

来自主力部队方面的战果则更加振奋人心。第126期《淮海报》头版转载新华社《苏北新四军连战皆捷》电讯,第三版带来了《独立旅宿北告捷 击溃伪军张凤仪 陆永礼率部携械投诚》的好消息。1942年1月23日,新四军独立旅一部配合宿北地方武装马陵大队前往打击盘踞沂河岸纪集马新场一带的伪和平救国军张凤仪部。当夜,我军主力将马新场包围。“该伪部有重机枪班长陆永礼者率本班士兵十四人,枪支齐全,并附重机枪一挺,向我主力投诚”,我军主力遂与之配合,一举将伪和平救国军张凤仪部击溃,缴获长枪30余支、匣子枪3支,俘伪军30余人。

我们还在报道中看到了越来越多淮海区抗日自卫军投身战斗的身影。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民众正被广泛动员,淮海人民武装抗日的决心拧成了一股绳。

1942年元旦出版的《淮海报》第七版刊登了淮海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的一封信——《致淮海军区抗日自卫队书》。信中说,1942年是国际形势大变化的一年,在敌人封锁下坚持敌后抗战,可能遇到更加严重的困难,尤其是淮海,但“我们要相信,只要全淮海同胞,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第118期《淮海报》第三版《淮涟自卫武装全面告捷》的报道称,新安镇敌人配合伪军30余人,携机枪4挺、弹筒数个,于1941年12月30日“向我仓院进犯”。淮涟自卫队连夜集合防堵,与敌伪发生激战,“当场毙敌四名,伤五名,我自卫队略有伤亡”。随后,四区署闻讯调遣警卫队前往增援,获全胜。经此一役,自卫队抗敌保乡信心大增。

紧接着,宿八区自卫队的辉煌战绩被记录在第119期《淮海报》上。来自宿迁的报道《宿八区自卫队连战皆捷 击溃伪军威震宿北 击毙伪中队长贾廷文缴获颇多》提到,“伪中队长贾廷文、伪乡长张聪明、张克俭等又在王圩……集合残部七十余,终日四出抢掠。本月(1942年)二日,我长安乡、杂墩乡自卫队……遂前往围剿。”经一小时战斗,伪匪被击溃,伪中队长贾廷文被当场击毙。

为畅快民心、震慑伪逆、激发斗志,这一时期,淮海区还公审、处决了一批汉奸、伪逆。第124期《淮海报》第三版集中登载了两则此类报道。

一则是来自泗阳的特讯《汉奸卢建华等伏法》。卢建华曾任南京伪军事委员会军事特派员兼部队司令,秘密混入泗沭淮等地阴谋开展扩军活动,企图使淮泗地区全部伪化。卢建华于1941年11月20日被我泗沭独立团捕获,1942年1月24日被执行死刑。卢建华伏法同日,淮海干校举行了公审大会。

另一则报道《淮海干校破获阴谋组织 首犯赵泽民枪决》写道,赵泽民是涟水三区人,曾在伪军中做督导员,来到淮海干校后,暗中组织“兄弟组”(又名“研究组”),假借私人感情,拉拢少数落后分子,阴谋暴动企图暗杀我军首长。公审现场,群情激奋,最终对首犯赵泽民予以枪决。

(1942年1月25日《淮海报》第3版)

除此以外,我们在查阅《淮海报》刊发的抗战报道中发现,第103期《淮海报》在头版刊登的社论《同舟同命 一德一心》,对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进一步的阐述。社论明确提出,“政府为了争取团结,使所有的力量都参加抗日,因此,对于过去曾因故反抗政府而现在仍愿弃嫌来归者一律执行宽大政策,允其无条件的悔过自新,共同为争取抗战胜利而努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年的战争形势,我们专门查阅了1993年11月出版、由中共淮阴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著的《淮阴人民革命斗争史》一书,将书中史料与上述《淮海报》刊发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比照、互证,并由此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1941年底,淮海区党委和专署充分运用《淮海报》这个阵地,连续发出《扫除抗战中的障碍》《同舟同命 一德一心》《团结一切抗日民主力量,坚持长期抗战》《祝泗沭县参议会开幕》等重要社论,目的就是旗帜鲜明地宣传“团结抗战是中华民族战胜日军的基本方针”。

(记者在淮安市档案馆查阅报纸)

而翻阅1942年1月、2月出版的《淮海报》,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抗日前线的硝烟弥漫之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不断扩大,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也在加快构筑之中。比如,第118期《淮海报》在第二版刊发的报道《反法西斯国家益团结 同盟国共同宣言 保证互助并不对敌国单独议和 中苏英美印等廿六国代表签字》,就记录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即: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0多个国家签署发表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这个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淮海区的统一战线工作也在打开新局面。目睹敌人在家乡土地上的暴行,面对日寇日益严酷的驱使压迫,不断有伪匪悔过自新。比如,第122期《淮海报》刊载的《蔡少衡拥护团结 已返里从事抗战》就是这一情况的鲜明写照。而当期的《淮海报》,不仅在头版刊发了“欢送唐凯等诸先生”的社论,还在第三版头条刊载了《淮海党政军各界代表 欢送唐凯等诸先生》的报道。

我们在《淮阴人民革命斗争史》一书中,找到了相关史料记载:泗阳县抗日民主政府专门召开欢送大会,欢送陈道口战役中被俘的唐凯等8人返回乡里。唐凯等人深受感动,写了一封长信,以昭示民主政府宽大为怀的胸怀和团结抗日的宗旨。

这次欢送大会在当地造成很大影响,显示民主政府的诚意和党的政策威力。与此同时,《土匪自新法》4条颁布后,许多逃亡在外的土匪纷纷迷途知返。

而在1942年元旦发表的长文《以新的工作迎接新的胜利和斗争》中,金明也再次强调要正确掌握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该文中提出的意见,成为1942年以后淮海区实践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行动准则,为夺取反“扫荡”斗争和全面反攻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广泛基础。



联合策划:淮安市档案馆 淮安日报社

报道团队:何 弦 杜勇清

     周登超 吴修文 王 伟

海报设计:李海娇


融媒编辑:管 艳

责任编辑:白留伟

(文中资料图片由淮安市档案馆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历史   迷途   烽火   激战   自卫队   伪军   淮阴   战线   敌伪   沂河   大队   淮安市   社论   团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