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益逻辑与场景
- 云游戏对算力的需求集中在高并发实时渲染与视频编解码,叠加4K/120fps等高画质目标,推动数据中心从风冷加速转向液冷(冷板式、浸没式)以提升功率密度与能效(PUE)。
- 体验侧要求端到端时延持续下探,促使边缘节点采用液冷服务器以缩短传输路径、降低抖动,满足“即点即玩”的流畅性诉求。
- 产业侧,云游戏与AIGC共同推高高密度GPU集群的渗透,液冷由“可选”转为“刚需”,带动整机、CDU、冷板、机柜与系统集成的系统性放量。

二、国内整机与系统集成供应商
- 中科曙光:液冷服务器解决方案供应商,参与腾讯天津数据中心降耗项目,单机柜功率密度可达50 kW、PUE可降至1.1以下,适配高密度渲染/编解码集群的能效诉求。
- 宁畅:边缘服务器E420 G50面向低时延场景(云游戏/车联网等),同时在整机柜液冷方案上实现PUE≈1.09;并推出单相浸没式液冷服务器B7000,整体PUE<1.05、可在35°C环境稳定运行,覆盖云边协同部署。
- 兰洋科技:以浸没式液冷主机切入,采用100%国产液体工质与微米级流道设计,宣称换热效率提升约97%,已在数据中心与云游戏等场景落地,利于高热流密度GPU/CPU长期稳定运行。

三、全球整机与ODM(服务国内外云游戏与AI云化)
- 戴尔科技(Dell)、HPE、Supermicro 美超微、联想(Lenovo)、技嘉(GIGABYTE)、广达(Quanta/QCT)、纬颖(Wiwynn)、英业达(Inventec)等主流服务器厂商已提供直接液冷(DLC/D2C)或浸没式机型,覆盖NVIDIA GPU等高功耗负载,适配云游戏/AI推理的机架级即插即用交付。
- 面向英伟达新一代平台(如GB200/GB300)的液冷生态中,Vertiv 维谛技术、台达(Delta)、CoolIT Systems、nVent、Asetek、Boyd 宝德等在CDU/冷板/机柜/歧管/连接器等关键部件形成体系化供给,支撑**>50 kW/柜**的高密度部署与快速改造。

四、边缘与CDN服务商的液冷化机会
- 网宿科技、阿里云CDN/边缘节点、腾讯云 EdgeOne/CDN等通过边缘节点下沉+液冷/高效编解码,将端到端时延压进可商用区间,直接承接云游戏的就近渲染与推流需求,带动边缘液冷服务器与配套液冷单元的采购。
五、选型与落地要点
- 冷却路径:优先评估冷板式(易维护、改造友好)与浸没式(极限散热、PUE更优)的混合策略;面向**>30 kW/柜场景建议引入行级/机架级CDU**与闭环管路设计。
- 交付形态:云游戏强调快速扩容与弹性,整机柜液冷、预装管路/歧管、即插即用的模块化交付更利于规模复制。
- 边缘协同:在省会/核心城市部署液冷边缘节点,结合5G/千兆光网与智能调度,保障<20–40 ms的稳定时延与高帧率体验。
- 运维与可靠性:关注泄漏检测/预警、在线维护、部件标准化与备件体系,确保7×24稳定运行与全生命周期成本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