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同人的中秋记忆!混糖月饼香到过年,果络子里的果子舍不得吃~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大同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秋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传统中大同人过中秋节非常隆重,是仅次于春节的节日,各种文化习俗传承至今,让人倍感温暖亲切,展现出生生不息的文化绵延力量。

据大同文史专家、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秘书长宋志强介绍,过去,为迎接中秋节,大同人整整要忙碌半个月,家家户户都要打月饼、备水果。月初,全城月饼铺俱开炉做月饼,瓜果摊遍布街市。《大同县志》记载:“八月初,城中即有数十百家予为饼具烙饼之灶,每一铺添至十余,每日卖至千万,累半月不绝。”由此可见当时过节之盛。

据市地方志记载,大同人过中秋节最主要的习俗就是供月、拜月、赏月和吃月饼。每年一进农历八月,大街小巷便支起了月饼烤炉,市民们则拿着面粉、麻油、糖排着长队去打月饼。大同月饼与其他地方的月饼有所不同,是将麻油熬热,糖化开,然后与面粉和起来,烤制而成。月饼里没馅,所以称混糖月饼,通常以“三油三糖”为上品,这种月饼的特点是香、甜、酥、软,放到坛子里盖上盖儿,可以保存到过年。此外,提浆套饼也是大同人中秋节的应时糕点,这种月饼是将几个月饼套在一起,下面大,往上越来越小,最上端置有寿桃,形状如同一座宝塔,十分惹人喜爱。

如今,混糖月饼制作工艺已被列为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制作方法得以保留,成为大同人中秋记忆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团圆的期盼。每逢中秋,人们已无须再自备面、油、糖等排长队在烤炉前等候月饼出炉,但在一些老字号饼铺前还是会有人排着长队购买各色月饼,那熟悉的味道已经成为大同人的节日味觉密码,不可或缺。

中秋是丰收的季节,不仅有香甜的月饼,还有丰盛的瓜果。许多老大同人都记得儿时一到八月初,大南街便搭起了席棚,各种瓜果开始上市,每天采购的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其中以西瓜为最多。许多“60后”“70后”的大同人尤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美食众多,可以大过嘴瘾,最难忘的是红线绳编织而成的果络子,其如网状袋子,且束口绳手提,里面装着各种水果,常常不舍得吃,在中秋前后更加熟透,散发出诱人的果香,有时与小伙伴玩游戏赢果子,欢声笑语洋溢满街巷。中秋节夜晚,各家有各家的仪式,每家有每家的热闹,一直要红火到明月当空时,才招呼玩游戏的孩子与大人共食供品。

据大同民间民俗研究者翟勇介绍,大同人对中秋节非常重视,与春节相似,其节期有半个月。中秋节前后,大同人要与亲朋好友、包括同院邻居互赠月饼与水果等过节礼品。中秋当晚举行祭月仪式,农历八月十六的早晨还要专拜“日光”,悉如十五,阖家再分食“日光月饼”。八月二十前后,水果店因做的买卖多,要择日给财神爷起会,唱酬神还愿戏三四天;八月二十七左右,要在文庙举行祭孔活动,学校放假,齐集大成殿前,供牛羊,读祭文,行礼如仪,至此,大同人的中秋节活动才算结束。

时光流转,虽然现在人们对于节日时吃的执念已经淡化,但那动人的文化记忆,仍如当年那即将出炉的月饼,在心头泛起温暖而馨香的味道。


记者:史涌涛

摄影:贺英

责编:王宇 校对:卢珊

审核:邓琳 监制:杨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8

标签:美食   络子   月饼   果子   中秋   同人   记忆   中秋节   瓜果   日光   农历   月初   烤炉   长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