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能源周报

本周(11月10日-14日),能源领域热点频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煤矸石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发布;“十四五”时期我国核电总体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我国探明首个千吨级金矿。

11月11日

我国建设多层次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基本建立,新增用电量需求主要由新增新能源发电满足。新型电力系统适配能力显著增强,系统调节能力大幅提升,满足全国每年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合理消纳需求。到2035年,适配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

指导意见从分类引导新能源开发与消纳、大力推动新能源消纳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增强新型电力系统对新能源适配能力、完善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强化新能源消纳技术创新支撑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

商务部:十六项举措拓展绿色贸易

商务部近日印发《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准聚焦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存在短板、物流环节降碳潜力有待挖掘、支撑保障体系不够完备等中国绿色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16项针对性举措,以更好培育外贸新动能。

11月12日

国家能源局发文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

12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集成融合发展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式,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明显增强,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意见将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归纳为新能源多维度一体化开发、新能源与多产业协同发展、新能源多元化非电利用三个方面,并分别提出政策举措。其中,在加快推动新能源多维度一体化开发方面,意见提出提升新能源多品种互补开发水平、强化新能源开发空间集约复合利用、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多领域融合开发、推动新能源一体化聚合运营等举措。

《煤矸石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煤矸石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国家标准(GB/T46425—2025)(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由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胡振琪牵头制定,确立了煤矸石山生态修复的总体原则、工作流程、调查评价、生态修复工程设计、主要技术要求、监测与管护等全链条技术措施的相关要求,将于2026年2月起实施。

11月11日

“十四五”时期我国核电总体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核电是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十四五”时期,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等多个标志性工程建成投运,为保障能源安全、促进低碳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中国核电总体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在运核电机组长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2024年,全国核电发电量4469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5%,相当于等效减少标准煤消耗约1.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7亿吨。自主核电在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供应的同时,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环保效益。

大容量低噪声特高压电抗器研制成功

据中国电科院11月11日消息,我国自主研制的320MVar(兆乏)大容量低噪声特高压电抗器近日研发成功,完成型式试验,即将在烟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中实现批量应用,实现了全容量系列特高压电抗器的低噪声化、环保化。

特高压电抗器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的关键设备之一,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一投运便满负荷的特殊运行工况,其振动、噪声控制始终是世界性难题。

11月14日

1444.49吨!我国探明首个千吨级金矿

自然资源部今天(11月14日)公布一项重大找矿成果,由辽宁地矿集团在辽东地区成功探明了国内首个千吨级、低品位超大型金矿床——大东沟金矿,共探明金金属量1444.49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规模最大单体金矿床。

据介绍,大东沟金矿是我国发现的又一超大型低品位露天金矿,目前已通过开发利用经济性论证,预期效益良好。在勘查过程中,由近千名工作人员协同作业,将勘查工作时间缩短到15个月,开创了国内“短周期、高质量”的金矿勘查先河。

11月10日

国家电网发布中国企业首份《落实全球安全倡议贡献报告》

当地时间11月1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落实全球安全倡议贡献报告》在第三十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特色活动“美丽海湾 美好生活”海洋生态文明故事汇活动发布。

这是中国企业首份落实全球安全倡议贡献报告,也是国家电网公司继在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中央企业首份绿色低碳发展报告、在第78届联合国大会期间发布中央企业首份落实全球发展倡议贡献报告以来,第三次在联合国平台发布企业贡献报告。

我国最大储气库“开仓放粮”

11月10日,随着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注采井采气阀门的开启,超过5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进入管网通向千家万户,我国最大的储气库“开仓放粮”,正式启动第十三周期采气工作,全力保障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

地处天山北麓的呼图壁储气库储气量超百亿立方米,也是西气东输二线的首座储气库,承担着西气东输管网季节调峰、应急供气以及新疆北部地区季节调峰的双重功能。外输天然气不仅保障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等新疆北部城市用气,还输送到北京、上海等西气东输沿线城市。

大庆油田5万吨增油见证三类油层开发新突破

11月10日,从大庆油田了解到,大庆油田采油五厂杏南开发区上返葡I1-2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累计增油突破5.0万吨大关,标志着大庆油田在三类油层三次采油技术探索取得关键突破,为杏南油田产量接替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该试验区已累计增油5.0万吨,不仅验证了三类油层三次采油技术的可行性,更为杏南开发区乃至整个油田的储量挖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

11月11日

我国建成国际先进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竣工并投入运行。该项目的投用,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我国量子放射性计量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国家原子能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的运行对我国电离辐射计量领域乃至高端仪器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也将为核能、医学物理、工业应用及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的长远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计量基础。

能源央企首个售电服务子品牌“华电易”在京发布

11月11日,在京举办的中国华电“华电易”售电服务品牌发布暨2025年“电力营销月”系列活动上,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能源央企首个售电服务子品牌——“华电易”。此次发布的“华电易”售电服务品牌,以需求为引导,系统性重构售电服务价值链。

11月12日

国家能源集团打造“智能远程异地分布式评标”新范式

11月12日,国家能源集团“智能远程异地分布式评标系统”上线发布会举行。据悉,该系统已通过前期试点验证及行业专家评审,专利申请已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

为验证系统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适用性,针对涵盖工程、货物、服务的34个品类,技术团队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双盲测试。结果表明,智能远程异地分布式评标系统达到了预期目标,多项指标得到极大改善。目前该系统计划在2026年完成超3000个标段应用,后期将进一步加快推广应用。

11月10日

内蒙古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5亿千瓦

据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11月10日消息,截至今年10月底,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5亿千瓦,同比增长35%,装机规模居中国前列。

截至今年10月底,内蒙古风电装机规模9741万千瓦,同比增长23%;光伏装机规模5212万千瓦,同比增长66%;生物质电站装机规模57万千瓦。从消纳方式来看,本地消纳新能源项目约1.2亿千瓦,外送新能源项目约0.3亿千瓦。

江苏年度绿电交易超210亿千瓦时

11月10日,据国网江苏电力交易中心消息,今年江苏省绿色电力交易电量超210亿千瓦时,达21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0%,创历史新高。自2021年全国绿电交易启动以来,江苏绿电交易规模从13.69亿千瓦时跃升至203.4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达96%,用电主体覆盖能源化工等行业,相当于减少标准煤62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56.4万吨。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截至10月底,江苏市场化用户已超过16万家、电量超过5000亿千瓦时,加上跨区跨省交易电量,合计已超6600亿千瓦时,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已超全社会用电量的80%。

西藏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全国第一

据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消息,今年前三季度,西藏全社会用电量达124.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4%,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数据显示,1~9月,西藏第一、二、三产业用电量分别达1.68亿千瓦时、62.7亿千瓦时、41.91亿千瓦时,分别实现同比增长20.05%、18.36%、12.84%。城乡居民用电量达18.24亿千瓦时。

11月12日

山西省煤炭产能达14.65亿吨/年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煤层气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2021年至2024年,山西省原煤年产量分别为12.0亿吨、13.2亿吨、13.8亿吨、12.8亿吨。目前,山西省煤炭产能达14.65亿吨/年,大型煤矿产量占比达80.76%,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83%以上。

11月13日

2027年实现山东省煤矿人工智能场景全覆盖

日前,山东省能源局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东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煤矿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实现全省煤矿人工智能场景全覆盖、煤炭智能化开采产量占比超95%的目标。

《方案》聚焦智能化建设,明确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为核心导向,升级智能采掘装备体系,扩大井下巡检、井筒检修等危险岗位机器人应用范围,构建全流程安全高效生产模式。

宁夏实施637个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项目

近日,据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消息,“十四五”以来,宁夏持续推进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累计实施煤炭、煤层气、页岩气、钴矿、铀矿、硅质原料等637个勘查项目,在保障能源资源供应链安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

“十四五”期间,宁夏厅加快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累计查明煤炭资源量37.83亿吨、石灰岩8.84亿吨、石膏11.44亿吨。其中,中卫北山成功纳入国家级钴矿重点勘查区,贺兰山正义关鄂博梁地区硅质原料勘查纳入国家重点勘查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资源保障。

青海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超7300万千瓦

13日,从青海省“‘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发展改革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截至2025年10月底,该省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超7300万千瓦,占比93.1%,高于全国水平34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90.6%,两项指标全国领先。

来源:新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财经   新华   周报   能源   新能源   核电   国家   规模   金矿   用电量   我国   山西省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