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逛过山东大集的人肯定见过这么个场景:摊主拍着一条灰不溜秋的大"咸鱼",鱼身上泛着诡异的灰光,离着老远就能闻到一股直窜脑门的腥臭味。最让人纳闷的是,这玩意居然被叫做"金枪鱼"(有人戏称为“僵尸金枪鱼”),还总有一帮人围着拍视频。
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鱼都硬得像木头棍子了,真能往嘴里送吗?更奇怪的是,这两年这种鱼突然从市场上消失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先说清楚,这种鱼根本就不是啥“僵尸金枪鱼”。海边长大的人打眼一看就明白,那其实是剪掉嘴部的旗鱼或者剑鱼。这两种鱼在山东沿海挺常见,但为啥非要挂着"金枪鱼"的名头卖呢?因为金枪鱼是“高档鱼”啊。
早些年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冷藏条件,渔民为了能把鱼保存得更久,就把鱼用粗盐腌得透透的,再反复晾晒。这么一来二去,鱼肉里的水分都被折腾没了,最后变得跟木头一样硬邦邦。这种老法子确实能让鱼在常温下放上小半年不坏,可代价就是那股子能把人熏个跟头的臭味。
可话说回来,既然这么臭,为啥以前还有人买呢?首先有不少自媒体博主为了博眼球买这东西,网友开玩笑地评论:“做这鱼,得起锅烧油,炸!最后倒啤酒炖上三个小时,然后直接连锅扔了!太臭了!”
不过这臭咸鱼以前还真有人吃,老辈人的饮食习惯跟年轻人确实不一样,在以前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山东沿海的老百姓琢磨出了不少"以臭为香"的吃法,有人说像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
像威海、日照那边,到现在还有吃"臭鱼酱"的习惯。这种腌得发黑的旗鱼干,用火烤软了撕成丝,拌上大葱辣椒,在老一辈人眼里可是下酒的好东西。那时候真正的金枪鱼根本不会游到黄海来,老百姓没见过正经金枪鱼长啥样,商贩说这是"本地金枪鱼",大伙儿也就信了,就是显着高档点的说法。
不过现在情况可大不一样了,山东省相关部门专门发了通知,明令禁止销售这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腌制旗鱼。为啥突然管得这么严呢?检测数据说明了一切:有次抽检发现,这些"咸鱼干"的盐分含量超标十多倍,亚硝酸盐含量更是高得吓人。
专家也说了,老式的腌制方法根本控制不住有害细菌的繁殖,有些黑心商贩为了不让鱼长毛,甚至往里头加不该加的东西,这可是要出人命的。
这里头还有个鲜为人知的猫腻,很多所谓的"咸鱼"根本就不是用新鲜鱼腌的。有人暗访发现,有些商贩专门低价收购海鲜市场里已经变质的旗鱼,靠着重盐来掩盖腐败的味道。
前几年威海就出过这么个事,有个老大爷吃了从集市上买的"金枪鱼干"后直接进了医院,后来一查才知道,那鱼竟然已经放了两年多。
现在再去山东的大集上转悠,基本见不着这种"老咸鱼"了。倒不是说商贩们都良心发现了,主要是现在真不让卖了,人吃了容易出事,冷链运输发达了,新鲜海货的价格比以前便宜多了。
你想想花同样的钱能买到冰鲜的真鲅鱼,谁还愿意冒险啃那齁咸的"木头鱼"啊?再加上市场监管越来越严,抓着非法加工窝点肯定一锅端。
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意识现在是提高了,老辈人常说"臭鱼烂虾,下饭的冤家",现在的年轻人可不愿意遭这个罪。有调查显示,现在的年轻人里愿意尝试这种传统咸鱼的还不到一成,这个比例比十年前可低多了。
倒不是说传统做法不好,关键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改良。现在荣成那边就有正规厂家,改用新工艺做即食鱼干,既保留了老味道又保证了安全,虽然价格贵点但卖得挺不错,臭烘烘的咸鱼是真没谁愿意尝试。
要是哪天你在哪个旅游景点又看见这种"祖传咸鱼"在卖,可得多留个心眼。真正的金枪鱼肉是鲜红色的,口感嫩滑,都是做刺身用的,哪有又咸又硬还掉渣的?但凡吃个东西还得先做半天心理建设,那这玩意八成是有问题。
"僵尸金枪鱼"这事儿反映的是咱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从将就吃到讲究吃,从图便宜到重品质,这里头的变化可大着呢。现在想想,那些年大集上抢购"臭鱼"的场景,也算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了,你在大集上看过有人卖“僵尸金枪鱼”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更新时间:2025-08-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