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处于蚊虫密度高峰期,如何防叮咬?疾控专家这样说

近日,基孔肯雅病毒在广东省佛山市等地流行。如何有效预防是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防蚊、灭蚊是斩断疾病传播链条的关键环节。专家表示,上海目前正处于蚊虫密度高峰期,呼吁广大市民都积极行动起来,发现和清除身边积水,从源头上减少蚊虫孳生环境。


积水处是蚊子最喜欢的产卵地,上海常见的花脚蚊子即白纹伊蚊,最喜欢在小面积的积水处繁殖。黄浦区疾控中心副主任高强说,一个丢弃的矿泉水瓶盖里,只要有存水,就能产出几十甚至上百只蚊子。“我们通常有个认识误区,家里的蚊子都是从外面飞进来的,其实不完全是,家中的积水啊周围的积水都可能是元凶,像阳台上一个花盆托盘,角落中一个废弃的塑料瓶盖,清除角落中的垃圾,尤其是塑料类的垃圾,第二个呢叫翻盆倒罐,像阳台上的花盆托盘,闲置的容器要及时清理或者是倒扣。”


在阳台或是自家庭院里养花养草是很多人的爱好,水培植物、花盆底部存水处都可能成为蚊子孳生的温床。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吴佳玲提醒,富贵竹、绿萝等水培植物需每周换水一次,用流动水冲洗植物根部,并清洁花瓶壁。发现户外闲置的瓶瓶罐罐中已经有蚊子幼虫时,千万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


“一旦发现立即清除积水,可以倾倒于地面或土壤上方,让积水中的蚊蚴脱水而起,切记的是一定不可将积水倾倒于下水道或者其他死水环境中,否则非但不能将其杀灭,反而可能助长它们的生长。”吴佳玲说。


研究发现,城市地面的排水系统像雨水井或者是下水道,已经成为公共环境非常重要的一个蚊子孳生来源,这些井口看着不起眼,却因为长期积水且温度适宜成为蚊虫繁殖的“五星级产房”。


高强表示,居委或是小区物业应承担起辖区灭蚊责任。


“尤其注意这三点——






智能体个人防护关键点


户外防叮咬:清晨、傍晚蚊虫活跃时段外出,宜穿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


居家阻蚊入:确保纱窗纱门完好,必要时使用电蚊拍、蚊香。


清除孳生地:日常“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水养植物每周换水1-2次,并冲洗根部和容器;保持房前屋后沟渠畅通无积水。


及早就医:如有蚊虫叮咬史并出现突发高热、剧痛关节痛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叮咬史。



社区防蚊“五字诀”



:倒置清空缸、罐、盆等小容器积水,保持干燥。


:用泥土、黄沙填平坑、洼、沟等易积水处。


:清除环境中的树叶、瓶盖、塑料袋等小型垃圾。


:疏通明沟、下水道、沟渠、河流。


:对无法清除的积水(如雨水井),由专业人员投放长效灭蚊幼剂。切勿将含蚊幼虫的积水倒入下水道。成蚊密度高区域需专业喷洒灭蚊。


来源:东方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0

标签:养生   蚊虫   上海   高峰期   密度   专家   积水   灭蚊   蚊子   下水道   花盆   环境   水培   幼虫   容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