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庙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粒。徐家仪摄
人民网长沙9月10日电 沅水之畔,是一方被自然与人文共同眷顾的土地。在怀化安江镇,境内的高庙文化遗址中,发现了7400年前的碳化稻谷粒;一江之隔的安江农校,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发源地。千百年来,稻作文化薪火相传。
碧绿的沅水从远处蜿蜒而来。一侧,是高昂的凤鸟雕塑、圆弧形的高庙遗址博物馆;另一侧,创意街区干净整洁、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独具特色。一江两岸,激荡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耕文明回响。
高庙遗址。徐家仪摄
在高庙遗址博物馆内,展示着距今约7800年的凤鸟、兽面和八角星象图案陶器,以及距今约7400年的碳化稻谷粒。游览中,隐约可见7000多年前居住于此的先民们种稻、建房、烧陶。核心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高庙遗址,目前仅揭示2100平方米。
白陶岭创意街区内的书店。徐家仪摄
另一岸的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苑,以杂交水稻发源地的历史根基为轴,串联起文化、科技与体验的丰富业态。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内各种交互装置让游客了解杂交水稻的历史;白陶岭创意街区内,航天种子科技馆展示着现代农业科技的突破、新潮的现代书店让游客频频驻足。
安江农校纪念园内。徐家仪摄
不远处的安江农校纪念园,是众多游客来怀化的必游之地。1953年夏,袁隆平在此开始了长达37年的教学与科研生涯。迈进安江农校大门,路边禾苗青翠,“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标语显著。行走在主干道上,土地芬芳、古树参天,当年的办公楼、教学楼、实验室等分布两侧。造福世界的杂交水稻从这里发源,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照进现实。
游客驻足在“禾下乘凉梦”湘绣前。人民网 黄卓摄
9月16日至18日,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将在怀化举行,一起来安江,听听一粒种子的故事。(黄卓、徐家仪)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