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手机刷到的风景图、听到的音频,说不定是AI生成的?从9月1号开始,这类AI合成内容不能再“悄悄出现”,必须标识“亮明身份”——这是国家刚出台的新规定,直接关系到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真伪。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早在今年2月,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就联合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明确了AI生成的内容该怎么“做标记”。不管是我们常见的文案、绘画,还是短视频、虚拟直播间场景,都得添加两种标识,一个让我们一眼看见,一个隐藏在数据里防止篡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眼看见”的标识,就是很直观的提示。比如AI写的文章,会在开头或结尾加一句“本内容由AI生成”,刷到AI画的插画,图片角落会有明显的文字或小图标提醒。就连AI生成的音频,开头可能会多一句语音提示,提醒你“这是AI合成声音”。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一种隐藏式标识,虽然我们平时看不到,但是很重要。它隐藏在文件数据里的“电子身份证”,会记录下这个AI内容是谁做的、来自哪个平台、有唯一的内容编号。就算有人想把AI内容伪装成“真人原创”,但是通过技术手段也能查到它的“真实身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规还划定了红线,不能故意删掉、改掉这些标识,更不能帮别人做这种“造假”的事。要是有人靠隐藏AI标识骗人,比如用AI合成视频造谣、用AI文案冒充真人观点,都是决不允许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个规定其实是个“保护伞”。以后刷到不确定的内容,看到“AI生成”的标识,就不会上当受骗了,同时也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而对做内容的人来说,也能更规范地使用AI。9月1号新规正式落地,你准备好识别AI内容的“身份标记”了吗?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