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校联动聚合力 科普赋能防地灾——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成都理工大学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

9月23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国首个科普月到来之际,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成都理工大学以“政校联动聚合力 科普赋能防地灾”为主题,以“探、宣、研、讲”四位一体的形式,面向防灾减灾工作者及社会公众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科普阵地赋能防灾交流和科普宣传活动。

科普探馆:识风险 探规律

活动首站,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一线自然资源工作者前往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参观学习,在专业科普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地质环境厅和矿产资源厅。参观同志驻足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模拟场景,仔细观察灾害发生的动态过程演示,结合讲解员对灾害形成机理、诱发因素的深度解析,进一步掌握了区域地质构造与灾害发生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矿产资源厅,通过对各类矿物标本、地质勘探设备的近距离接触,大家对成都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与自然资源禀赋有了更全面的认知,为后续针对性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管理工作积累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参考。

科普展区:趣中学 筑防线

在博物馆门前广场,结合开学季和秋游季背景,布设了以地质灾害防治及山区游玩防地灾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展区。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和成都理工大学学生志愿者们化身“防灾解说员”,为市民拆解山区旅游防范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避险要点,向来往群众发放了《山区旅游地质灾害避险指南》手册、“避险锦囊”扇、“防灾口诀”洗碗海绵、雨衣球、环保袋等“会说话”的生活用品,通过方言解读和实用化文创让科普更“接地气”。活动现场设置“转转学避险”大转盘和“防灾沙包大闯关”等游戏吸引公众参与,让防灾避险技能在互动趣味竞技中轻松掌握,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有效提升了公众的主动避险意识和能力。

科普赋能:窥前沿 启思路

在成都理工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专家向工作者们演示并讲解了当前最前沿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机理研究装备、治理工程与生态修复技术以及矿山环境修复创新方案。大家纷纷表示对新技术、新方法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理解,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创新技术应用的新思路。

科普讲堂:深认知 引方向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李为乐带来了题为《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监测预警天空地一体化三查体系研究》的讲授。他系统阐释了怎样整合卫星遥感、航空摄影以及地面监测技术,构建“天 - 空 - 地”协同的隐患识别与监测预警三查体系。此次讲座内容深入浅出,不仅为一线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引领,更为未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朝着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指明了道路。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成都理工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自然资源部成都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都市国土空间规划与自然资源协会地质资源与地质环境分会承办,是一次政校联动科普的成功实践,有效提升了一线地灾防治工作人员的专业视野与技术认知,共同推动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科学普及与技术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科技   防地   成都市   成都   自然资源   理工大学   全国   地质灾害   地质   博物馆   灾害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