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普朗鸣
编辑 | 普朗鸣
美国本想通过制裁与关税,逼迫印度彻底切断俄油进口,可莫迪却直接甩出不进口俄油可以,但要先解除对伊朗、委内瑞拉石油禁运的条件,这不是简单的谈判,更像一场公开的反制,美国想让印度当棋子,印度偏要做棋手。
而过去面对美国施压,不少国家会选择妥协,为何印度敢如此强硬?这个看似“二换一”的条件,又为何会被视作对美国的“羞辱”?
特朗普政府对印度的施压,从来不是单一动作,而是一套层层递进的组合拳,每一步都瞄准印度的经济与战略痛点,试图用压力迫使印度放弃俄油。
美国对印度最先出手的是关税制裁,今年7月,美国先对印度出口商品加征25%关税,没过多久又将税率翻倍至50%,而被针对的领域,恰好是印度的支柱产业:纺织、化工、电子。
这些行业不仅吸纳了印度超2000万就业人口,出口额还占印度外贸总量的35%,美国的意图很明确,用经济损失倒逼印度在能源问题上让步。
可印度政府并未松口,于是美国又打出更狠的一张牌,撤销印度在伊朗恰巴哈尔港开发项目的制裁豁免。
这座港口对印度的重要性,远超普通基建,它是印度绕开巴基斯坦,直接连接中亚、阿富汗的唯一陆路通道,每年能为印度节省12亿美元物流成本,还掌控着印度与中亚国家35%的贸易份额。
美国撤销豁免,相当于掐断了印度的一条战略生命线,摆明了不妥协就让你疼的态度。
美国的逻辑很直接,俄油是俄罗斯重要收入来源,切断印度这条通道,就能削弱俄罗斯,同时,印度依赖美国市场与战略支持,不会真的反抗。
可事实证明,特朗普政府算错了印度对俄油的依赖程度和印度争取战略自主的决心这两件事,。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莫迪没有选择妥协,反而用一个条件让美国陷入两难。
根据俄罗斯《生意人报》9月25日援引彭博社消息,印度已明确告知美国,要停止进口俄油,必须先解除对伊朗、委内瑞拉的石油禁运。
这个条件的背后,是印度清晰的逻辑,不是不配合,而是不能没替代,2022年至今,印度进口俄油的比例从不到两成涨到三分之一,即便2025年略有下降,仍稳定在这个水平。
对印度来说,俄油不只是便宜那么简单,它能用卢比结算,每年帮印度减少15%的美元外汇消耗。
因为印度的美元储备并不算充裕,减少外汇支出直接缓解了其国际收支压力,同时,俄油的稳定供应,还支撑着印度的工业生产与民生用电,毕竟印度2025年能源需求同比增长8%,其中60%依赖原油。
而且这已经不是印度第一次向美国提替代方案,2023年,印度就曾主动提议,若停止进口俄油,希望美国能提供等额低价原油。
可当时美国根本没当回事,直接无视了印度的诉求,如今莫迪提出二换一,本质是把皮球踢回美国脚下,你要我断供俄油,就得先解决我的油源问题,要是连替代方案都没有,凭什么让我让步?
印度的算计很精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绑定着核问题的长期立场,对委内瑞拉的制裁,又紧扣政权合法性的外交态度。
这两个立场美国已坚持超10年,一旦松动,不仅会被盟友质疑政策反复,还会削弱美国在全球的制裁威慑力。
可要是不松动,美国就没法反驳印度的理由,总不能既不让买俄油,又不让买伊委油,逼印度陷入无油可用的境地。
这种要么认怂、要么认栽的局面,正是对美国的最大羞辱,美国之所以会陷入这种羞辱困局,核心原因在于其制裁政策与全球能源现实的严重脱节。
特朗普政府想靠施压让印度听话,却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三国的原油产量,合计占全球22%。
而印度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合计占全球原油需求的38%,这意味着,美国想同时堵住这三个油源国,本身就违背了市场规律。
更让美国被动的是,它根本拿不出替代方案,此前印度想要的低价原油,美国自己也没法满足。
美国页岩油产能虽高,但2025年的产量已接近上限,且出口成本比俄油高15%,根本无法替代俄油对印度的性价比优势。
美国曾试图说服沙特增产,可沙特2025年的原油日产量已达1180万桶,接近1200万桶的最大产能,短期再无增产空间。
这种无替代的现实,让美国的施压显得格外苍白,要是答应印度的条件,就等于承认自己之前的制裁政策不合理,还会让盟友觉得美国欺软怕硬。
要是不答应,就只能看着印度继续进口俄油,自己的压制俄罗斯目标落空,甚至会让更多国家看清美国制裁没那么可怕。
而且印度的态度还传递出一个信号,新兴市场国家不再愿意无条件服从美国的政策。
印度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国之一,2024年GDP增速达6.8%,市场潜力与地缘价值让美国不敢过度施压。
要是把印度逼到中俄阵营,美国损失的会更多,这种想压又不敢压、想管又管不了的处境,比单纯的谈判失败更让美国难堪。
这场石油博弈的意义,早已超出买油与否的范畴,莫迪提出的条件,本质是印度争取战略自主的一次公开声明,印度不会因为美国的压力,牺牲自己的能源安全与经济利益,在大国角力中,印度要的是平等对话,而不是被动服从。
从数据来看,印度的底气很足,过去两年俄油为印度节省了超40亿美元购油成本,卢比结算还推动了去美元化进程。
恰巴哈尔港的运营,让印度在中亚地缘竞争中占据主动,这些现实利益,决定了印度不会轻易放弃俄油,更不会任由美国摆布。
而对美国来说,这场博弈或许是一个警示,全球能源格局早已不是美国说了算。
过去,美国能靠控制中东与页岩油产能影响市场,可现在,俄伊委成了绕不开的资源国,中印成了需求核心,当政治制裁与市场需求相悖时,制裁的效果只会越来越弱。
未来,印度大概率会把解除伊委油禁运作为长期筹码,即便这次谈判无果,2025年后仍可借能源需求增长再次施压。
而美国要是找不到合理的替代方案,只会越来越被动,既没法阻止印度买俄油,又没法维护制裁的威慑力,最终只能看着自己的霸权优势在能源领域慢慢流失。
这场博弈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美国想靠施压让印度妥协,却忘了尊重利益才是谈判的基础。
莫迪的条件,与其说是反制,不如说是提醒,在新的全球格局里,美国的威胁早已不好使,而羞辱,不过是霸权失灵的必然结果。
信息来源:
印度向美国提条件:不让买俄石油,就得让买伊朗和委内瑞拉石油--参考消息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