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医生朋友蒋大夫。
今天就是立夏了,这天一过,天地间的阳气就会如潮水般涌动,正是孩子补阳#长高的黄金期。
中医常说“春夏养阳”,此时自然界的阳气升发与人体阳气生发同频共振,如果能顺势而为,孩子的脾胃功能会被激活,气血充盈,骨骼生长的潜能也能被彻底激发。
然而,许多家长却因不当的养育方式,无意中“掐灭”了孩子的阳气,导致生长滞后、体质虚弱。今天我们就从中医视角,带您看清孩子阳气不足的真相,并分享两个简单有效的“土法子”,助孩子抓住长高关键期。
中医认为,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动力,阳气充足的孩子气血旺盛、筋骨强健;反之,阳气不足则会导致生长迟缓、体质羸弱。这类孩子常有以下特征:
精神萎靡:总显得无精打采,稍一活动便喊累;
面色虚浮:脸色发黄或苍白,眼周青紫,舌淡苔白,指甲苍白带竖纹;
畏寒怕冷:即便天气炎热,手脚依旧冰凉,睡觉时蜷缩一团;
脾胃虚弱:大便溏稀不成形,吃得多却不长肉,易腹泻或积食;
反复生病:感冒、咳嗽频发,换季时更难适应,形成“生病→体虚→更难长高”的恶性循环。
如果发现孩子符合以上几点,家长需要警惕:阳气不足已经偷偷影响了孩子的健康与生长了。
下面这5种行为,正在“偷走”孩子的阳气,如果你家孩子有这些习惯,一定要监督改正。
贪凉饮冷:冰淇淋、冰奶茶等寒凉食物直伤脾胃,阳气会被被浇灭;
滥用寒药:一有感冒发烧便用抗生素、清热解毒药,短期内能压住症状,长期下来却损耗脾阳;
熬夜耗神:深夜学习或玩手机,晚上睡得晚,睡不着,都会耗伤阴血,使阳气失去滋养。
盲目进补:蜂王浆、海参等滋腻补品,吃了很容易超出脾胃运化能力,反生痰湿,阻碍阳气升发;
闭门不出:长期宅家缺乏运动,阳气“蛰伏”体内,无法与自然界的阳气共振。
我之前接诊过一位8岁男孩,身高仅118cm,按年龄看已经在矮小水平了。测过了骨龄发现偏小1.5岁,即便按照骨龄来看,也是偏矮的水平。
孩子长年生长缓慢,家长非常着急,也想过打生长激素,但考虑到费用和副作用,还是决定中医干预。
我问诊发现,孩子常腹泻、睡眠不安、面色萎黄,舌淡胖有齿痕,脉象沉细无力。这正是典型的脾肾阳虚、营卫失调的表现。阳气不足导致气血无法濡养筋骨,卫外不固所以反复外感。
针对这类阳气不足的孩子,中医主张“扶阳固本”,通过调理脾胃、温补肾气,激发先天生长潜能。像这个孩子,我给他开了“扶阳方”:
桂枝、炒白术:提振脾阳,增强运化吸收;
菟丝子、怀山药:填补肾精,激活骨骼生长板;
黄芪、茯苓:固表祛湿,增强抵抗力,阻断反复感冒。
同时给孩子开了外用的生长贴,每周2-3次,贴敷命门、足三里等穴位,激发孩子先天元气,调理巩固脾胃,助力#长高。
调理1个月后,妈妈反馈孩子食欲大增,大便成形,体重增长,身高也长了1公分,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家长欣喜之余,更坚定了继续坚持中医调理的信心。我告诉家长,继续坚持,相信很快孩子身高就能追赶上来。
对于有类似症状的孩子,如果不严重,那么除了中药调理,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给孩子健脾补阳。立夏后,家长不妨试试这两个“土法子”:
1. 晒背补阳法
背部为“阳经之海”,晒太阳可借助天力温通经络。建议上午9-11点,阳光温和时,让孩子裸露背部晒10-15分钟。
如果孩子晒后心慌,需要排查最近是否饮食过于油腻或体质过虚,可以先清淡饮食、适度运动再尝试。坚持1个月,会发现孩子精神焕发,手脚渐暖。
2. 醋泡姜,暖胃生阳
生姜辛温散寒,醋能敛其燥烈,再加蜂蜜调和口感,三者结合可以温中健脾。
做法:嫩姜切片,米醋浸泡3天,冷藏保存。
吃得时候每天早餐后取1-2片嚼食或泡温水饮用,第一次吃可以先用半片试服。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睡前食用,阴虚火旺的孩子慎用。
许多家长会纠结于“中医见效慢”,却忽略了体质调理的深远意义。我们用生长激素来“施肥催苗”,虽说能短期拔高,但如果脾胃虚弱、阳气不足,生长潜能还是会受限。中医讲究通过温阳健脾、调和气血,从根本上改良“土壤”,孩子体质好了,脾胃强了,能吃能睡,不生病,自然就能长高。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