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3亿买自家生意?这笔“夫妻店”交易藏着增长大棋

蜜雪冰城最近干了件大事,花了2.97亿,把“老板娘”田海霞一手创立的精酿啤酒品牌“福鹿家” majority股权给买下来了。这笔钱,差不多能开3000家蜜雪冰城门店了。

消息一出,市场炸了锅。有人说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也有人质疑是“高价接盘”。咱们今天不聊八卦,就从生意的角度,盘盘这笔买卖到底划不划算。

一、 看似“左手倒右手”,实则“蓄谋已久”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关联交易问题。福鹿家的实控人田海霞,确实是蜜雪冰城CEO张红甫的妻子。但这位“老板娘”可不简单,她是蜜雪冰城最早的加盟商之一,还是鼓励张红甫辍学加入家族事业的关键人物,自己也是个连续创业者。

有意思的是,在正式被收购前,福鹿家早就和蜜雪冰城“血脉相连”了——总部设在蜜雪冰城全球总部基地,共用供应链冷链,连红底白字的招牌风格都如出一辙。定价上也是熟悉的“蜜雪”味道:5.9元一斤的鲜啤,分明就是啤酒界的“冰鲜柠檬水”。

所以,这笔交易更像是一次“体外孵化”的成功验收。由关联方在前台试水新业务,躲开初期的亏损风险和市场的紧盯,等模式跑通、开始盈利了,上市公司再出手收购。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确实能降低短期业绩波动的冲击。

二、 500倍市盈率!蜜雪冰城是不是“冤大头”?

这笔交易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它的价格

福鹿家去年才刚刚扭亏为盈,赚了107万。按这个利润算,蜜雪冰城出的收购价,市盈率高达523倍!对比一下,A股和港股的啤酒巨头们,平均市盈率还不到30倍。这溢价,高到天上去了。

蜜雪冰城的解释是:不能用利润来估,得看收入。福鹿家过去一年收入1.5亿,参照同行用市销率法估值,所以这个价是“公允”的。

但这个说法,市场显然半信半疑。用一个刚盈利、净资产才1950万的公司,去对标华润啤酒、百威亚太这样的行业巨擘,本身就很需要勇气。更玩味的是,收购前一个多月,一位名叫赵杰的股东突然入股,转手就净赚1120万潇洒离场。这波精准的“搭便车”,也让这笔交易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三、 增长焦虑下,蜜雪冰城的“啤酒突围战”

抛开争议看本质,蜜雪冰城为何如此急切地要喝下这杯“啤酒”?

核心原因就四个字:增长焦虑

表面看,蜜雪冰城还是那个“雪王”,上半年营收近150亿,净利超27亿,在新茶饮上市公司里一骑绝尘。但隐忧已经浮现:

1. 国内茶饮内卷加剧:市场增速从40%+猛跌至12%,古茗、茶百道等对手纷纷降价到9.9元区间厮杀,严重挤压了蜜雪冰城的生存空间。

2. 扩张步伐被迫放缓:上半年关了1187家店,比去年多了388家。公司甚至提高了新加盟商的门槛,这说明野蛮开店的时代过去了。

3. 第二曲线“幸运咖”挑战重重:在县城卖咖啡,需要花大量时间和金钱去“教育”市场,是个慢功夫,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这种情况下,寻找一个新的、高增长的、且能与自身优势完美结合的赛道,就成了当务之急。

精酿啤酒,恰好符合所有要求

市场够大,增速够快: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近千亿,年复合增长率超18%。

毛利率更高:相比茶饮约35%的毛利,酒水行业动辄50%以上的毛利,诱惑力十足。

模式完美契合:同样是加盟模式,核心收入来自向加盟商卖食材和设备,蜜雪冰城玩得轻车熟路。

打造“全天候”消费场景:白天奶茶咖啡,晚上小酌一杯。收购福鹿家,相当于用一杯啤酒,撬开了潜力巨大的夜间消费市场,把用户牢牢粘在全时段消费闭环里。

这笔近3亿的“夫妻交易”,表面看是一场充满疑云的高价收购,深层次却是蜜雪冰城在增长瓶颈下,一场精心策划的战略突围。它用资本市场争议的方式,为自己买下了一张通往千亿新赛道的昂贵门票,同时补齐了消费场景的最后一块拼图。

这笔买卖最终是“神来之笔”还是“昏招”,取决于蜜雪冰城强大的供应链和加盟体系,能否真的在鲜啤赛道里,再次复制那个让全世界喝得起的“雪王”神话。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美食   夫妻店   生意   啤酒   市场   市盈率   赛道   上市公司   收入   模式   老板娘   焦虑   上半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