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美国政府突遭停摆,财政系统冻结,美债市场瞬间震荡。同一时段,在半年内减持超过500亿美元美债。
停摆、减持、收益率飙升、评级下调接连上演。特朗普身陷预算僵局,多方博弈交织,美债拍卖频频遇冷。
10月1日零点,美国政府资金链正式中断。联邦政府官网发布紧急通知,多个核心部门进入停运状态。白宫与国会在最后通牒前完成了数轮谈判,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众议院在前一晚尝试推动一项临时拨款法案,却在投票阶段遭遇否决。参议院方面同样僵局难解,关键条款缺乏共识。
财政拨款程序原本应在9月30日前完成审批。根据联邦预算制度,若新财年起始时仍未获得拨款授权,政府即停止所有“非必要职能”。这项规定直接导致大量部门在当晚进入应急模式。
联邦通信委员会宣布暂停审批业务,所有申请延期处理。国家公园管理局关闭全部游客入口,工作人员紧急撤离。农业部与交通部部分州级办公室贴出停工通告。商务部外勤业务全面中止,大量内部会议取消。
最严重冲击发生在卫生系统。疾控中心多个项目被迫中断,包括全国性疫苗跟踪系统、疾病趋势建模平台以及应对突发疫情的实验室预警机制。公共健康监测失联,地方机构反馈延迟。
部分检测样本未能运出,存放在冷链仓库中滞压。联邦药监部门同时停止新药审批,临床批件全部暂停发放。
军方进入最低战备等级,仅保留核心作战编组与海外驻军通信通道。非核心项目全部冻结。后勤系统停摆,采购计划取消,军校课程延后。国防拨款法案在参议院遭到否决,军费悬而未决。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出技术性警告,称军队薪资发放可能于两周后中断。
移民与边境执法系统也受到波及。边检口岸维持最低限度开放,非紧急案件审理延期三周。法院系统在多个州关闭办公楼,仅保留远程审理特例。移民局通知申请人预约取消,绿卡审查延迟。
政府薪资系统全面冻结。财政部内网显示,9月最后一周工资尚未结算,10月初将暂停所有非紧急拨款。社保系统保留基础运转功能,但补贴项目延发。环境保护署、教育部、住房与城市发展部等纷纷跟进发出停工通告。政府员工总数中,超过60%进入无薪休假状态。
市场剧烈波动。道琼斯指数期货在亚洲时段跳水超过450点。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盘中出现罕见震荡。美元指数连续四小时剧烈摆动,刷新月内最大振幅。黄金价格在东京市场上涨3%,创年内单日新高。原油价格同步拉升,交易员避险情绪飙升。
消息传出后,国际评级机构陆续发布市场提醒。部分基金经理修改资产配置,减少美债持仓比例。机构投资者同步调低美国短期信用展望,市场神经高度紧绷。欧洲央行、日银、瑞士央行三方召开视频会议,研究联动应对方案。
从表面看,这场停摆似曾相识。然而在技术细节上,2025年这轮危机的冲击面更广,执行更严,反应更急。财政部未设缓冲窗口,各部门几乎同步关门,缺口瞬时显现。预算系统进入冻结状态,前期预拨资金不足以维持最低功能。
事件曝光24小时内,国际新闻头条全面转向“美国停摆”。美媒实时滚动国会谈判进展,议员分歧内容被逐条列出。大量联邦雇员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停工动态。政府系统冰封在镜头中具体化,危机图景迅速蔓延。
2025年3月,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披露,中国当月减持美债189亿美元。4月再次减持82亿,5月继续削减9亿。三个月合计280亿美元,打破年初回补趋势。6月虽有短暂回购,金额有限。7月数据再次下滑,单月减持257亿美元,成为当年峰值。累计半年减持规模突破500亿美元,令市场高度关注。
7月的减持直接引发市场响应。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速度加快,盘中短时间逼近4.8%。债券价格下跌,流动性指标拉响警报。部分机构投资者开始调仓,避险资金快速涌入日元、黄金、瑞郎等资产。美联储市场操作随之调整,公开市场操作频率上升。
此前,中美债持仓长时间维持在8500亿到1万亿美元之间。财政部历年报告显示,自2022年起,整体规模呈现温和下降态势。2025年上半年减持节奏密集,打破此前缓慢退场规律,机构普遍认为是“信号性举动”。
纽约市场反应尤为剧烈。7月公布数据后,华尔街债券交易量三天内放大逾两成。部分长久期国债遭集中抛售,ETF被迫再平衡。资产管理公司临时调整模型参数,风险溢价迅速上升。做市商扩大买卖价差,保证金需求大幅增加。
评级机构发布警告。8月初,三家全球评级巨头同步将美国主权信用展望调为“负面观察”。说明文件引用债务总额、赤字扩张与外资信心波动三项指标。市场解读为罕见联合立场,部分养老金基金进入观望状态,计划缩减美国债券配置。
债务上限僵局同步显现。财政部内部简报称,若继续按照现有融资路径运作,到2025年Q4将出现常规拨款困难。国会预算办公室在一份技术性文件中指出,现有国债发行与未来融资需求之间缺口扩大,回购机制无法填补。
金融技术团队同步启动模型重估。数据团队调整利率预测区间,上调短期收益率预期。跨境资本流动分析框架中,美元吸引力指标下降,持债稳定系数下滑。部分新兴市场央行缩减美元债仓位,政策组合再平衡频率增加。
美联储在公开声明中未直接提及外部减持,但相关报告承认“债市结构性参与者行为发生变化”。7月以来,再次暂停原定缩表进程,量化宽松计划未调整为紧缩。债市托底压力传导至货币政策操作层,短期利率曲线倒挂幅度拉大。
半年间500亿美元减持不再是单纯的资产调整行为。市场反馈强烈,操作轨迹清晰,反应节奏准确。国债市场被迫进入防御状态,指标系统频繁触发“高敏”警报。价格机制短期失灵,买卖双方定价预期严重背离。
与之相对,8月中旬日本国债持仓小幅上升。英国、美加等国维持稳定,未见大幅调整迹象。对比之下,中国操作的时间集中度、数量级别和节奏连贯性,在全球债权人中具有鲜明辨识度。
9月中旬起,美国政府拨款程序陷入僵局。国会两党对临时拨款法案中的援乌资金、移民政策条款、医保项目存严重分歧。白宫未能调和内部分歧。议案接连被否,政府关门进入倒计时。
白宫与共和党领袖数次闭门协商,均未就关键条款达成一致。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内部出现意见分裂,部分议员拒绝支持任何不包含边境控制条款的预算案。众议院议长公开抵制拨款扩展方案,政局持续对抗升级。
停摆前两日,特朗普宣布将启动政府核心运作维持计划。相关命令授权优先保障军队、国安、关键运输等系统临时资金。公共教育、科研经费、低收入补贴项目无一例外被冻结。
10月1日午夜,白宫新闻发言人发布通告,称“谈判失败,政府进入紧急停摆模式”。财政部当晚发布补充说明,暂停发放除社会保障以外的所有新支出。美联储未对停摆评论,但债市利率波动已说明态势异常。
美债市场本已处于临界压力边缘。2025年二季度,美国财政赤字创下近十年新高。国债拍卖频现投标不足。外资中标比例下降,美联储回购操作频率上升。
7月,中减持257亿美元美债当月,恰逢三年期和十年期债券发行遇冷。一级市场认购覆盖率下降至1.9倍,明显低于前值。部分投标未被认购,转由机构兜底。财政部紧急增发短期债,试图缓解流动性真空。
市场进入临界应对模式。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倒挂持续扩大。2年期收益率一度高于10年期。流动性风险叠加通胀预期,美债定价逻辑受压。美联储再度延迟缩表计划,量化工具调整幅度扩大。
美国财政部发布8月债务预警报告称,若9月融资计划无法如期实施,将出现“短期支付困难”。后续公告并未提及外部买家援助计划,仅强调财政自主筹措。外部资金参与度持续下降,债券认购结构持续单一化。
10月初,英国、日本对美债持仓数据未见明显上升。一级市场外部增量不足,美联储被动承接比例攀升。中期债券需求萎缩,市场波动率上行,美债稳定性降档。
9月下旬,多家大型基金将美债评级调整为“短期观察”,从原投资级边缘下调。量化模型推演显示,如无政策突破,第四季度美债波动将持续高于历史均值。结构性资金外流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形成共振。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