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果汁:大股东闹剧未休,复兴之路再遇“内斗”

两年前,北京汇源果汁好不容易完成重整,外界一度以为这家国民饮品老牌终于要重返巅峰。可现实很快给了所有人当头棒喝。

市场格局变了,行业技术升级了,而汇源果汁内部,却上演了一场大股东“宫斗剧”,公章私刻、账户冻结、利益拉锯,甚至经营秩序都被狠狠搅乱。

9月12日凌晨,北京汇源在官微发布了一份措辞严厉的《严正声明》,直接点名大股东,诸暨文盛汇及其背后的上海文盛资产,指对方通过提供虚假资料私刻公章、骗取新营业执照,甚至在《中华工商时报》上刊登“遗失声明”,试图“合法”获取印章和证照,用于变更登记。

北京汇源明确表示:公司公章和执照根本没丢,全部在总裁办严密保管,所谓遗失声明纯属虚构。

事情闹到警方、市监局、律师多方介入,性质早已不是简单的公司纠纷,而是大股东与管理层的明牌对抗。北京汇源目前已报警,相关部门也启动了调查程序。

时间倒回到2022年,彼时上海文盛资产入主汇源,操盘重整,旗下诸暨文盛汇成为大股东。重整完成之初,外界一度以为各方会相安无事,共谋复兴。但很快,矛盾浮出水面。

今年8月,诸暨文盛汇提议用资本公积弥补亏损,并计划召开股东大会推进。

北京汇源则担心,这一做法会让还未领取股权的债权人权益受损,相当于“被动确认债转股”,失去选择权。公司直接公开发函,呼吁债权人警惕。

更让管理层不满的,是大股东的“出资拖延”。承诺的16亿元投资,本应分3期到位,但截至8月9日,仍有8.5亿元逾期一年多没到账,催缴11次无果。

更夸张的是,已经实缴的6.47亿元也被大股东直接“看牢”,根本没投进生产线、没给公司利润添砖加瓦。

账面上,诸暨文盛汇凭借极小成本,拿下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的“绝对话语权”,但实缴出资只占注册资本22.8%。

相反,参与债转股的老股东,钱全到了,却没有话语权。管理层认为,如果不限制大股东按60%股权分享利益,后果不堪设想。矛盾彻底公开化,合同纠纷案已由北京一中院立案。

表面是管理层与大股东的内斗,背后其实是资本方的退出算盘。上海文盛资产主导重整后,一边筹划汇源证券化,另一边找“接盘侠”。

国中水务三次出手,间接持有北京汇源21.89%股权,交易总价9.3亿元。投资收益一度撑起上市公司业绩,2023、2024两年分别贡献0.83亿和0.73亿元净利,占比高达275.77%和165.29%。

到了2024年,国中水务准备再拿下控股权,结果半路杀出“粤民投”,法院冻结了大股东股权,收购被迫终止,投资收益大幅下滑,2025年上半年直接由盈转亏。

资本层层套娃,谁都想“套利出局”。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外部资本搅局失败,汇源果汁的经营实质也受到连累。

外部闹剧未休,内部经营同样不容乐观。2023-2024年,北京汇源营业收入从27.45亿元降到24.75亿元,净利润从4.24亿降到3.44亿,扣非净利润也同步下滑。

大股东当初拍胸脯立下“军令状”,承诺2023-2025年扣非净利润合计不低于11.25亿元,年均3.75亿。如今看来,能否完成业绩承诺,已存疑问。

与此同时,果汁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结构性洗牌。产品从传统NFC向HPP(超高压灭菌)等新技术升级,健康饮品、低糖低卡产品持续蚕食市场。汇源果汁昔日“一哥”地位,正遭遇激烈挑战。

而公司高层还在为大股东“出资未到位、账户被控、话语权失衡”问题焦头烂额,根本无暇应对市场变化。

汇源果汁,曾经是国民饮品的代表,如今却在资本与管理的拉锯中走向“第二战端”。表面看是公章风波,实则是股东失信、利益冲突、资本操盘的多重博弈。

内斗一天不止,经营难有起色。面对技术升级、产品创新和市场洗牌,汇源果汁如果不能尽快理顺治理结构、解决大股东出资和利益分配问题,恐怕难以稳坐果汁行业头把交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9

标签:美食   汇源   闹剧   果汁   北京   诸暨   公章   资本   股权   股东   净利润   债转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