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美国财长贝森特直接在新闻发布会上喊话中国。
他说只要咱们收回近期对稀土相关技术的出口管制禁令,美国就愿意把11月10日到期的90天关税休战期,再延长三个月以上。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还没自己来,而是拉了33个盟友,想一起对中国搞“战略围堵”,这稀土一下子就成了中美博弈的核心。
Z
就在一周前,美国贸易代表还公开放话,11月1日起要对部分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
其实美方的急,早有苗头。稀土不是普通矿产,从F-35战机的发动机到智能手机的芯片,再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几乎所有高科技产业都离不了。美国本土也有稀土矿,但开采成本比中国高3倍还多,更关键的是精炼技术跟不上——现在美国军工企业用的稀土,80%以上还得从中国进口。
今年10月中国出台稀土技术出口管制后,美国《防务新闻》就报道,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开始囤积稀土零部件,怕影响F-35的生产。也正因为这样,贝森特才会在之前的听证会上坦言“中国稀土供应还没恢复到4月水平”,语气里的焦虑藏都藏不住。
为了给中国施压,美国还拉上了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33个国家,号称要建“去中国化”的关键矿产供应链。可这联盟看着热闹,一碰到实际利益就露了破绽。
欧盟去年出台《关键原材料法案》,说要到2030年实现10%关键矿产本土加工,可中国欧盟商会最近的报告显示,欧洲企业申请的140份稀土出口许可证,获批的还不到四分之一,不少汽车厂商已经开始担心生产线断供。
日本的情况更尴尬。为了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日本政府砸了20多亿美元搞稀土回收和替代技术,还和美国合作要在日本建精炼厂。可实际呢?日本重稀土的90%还是得从中国进口,回收技术的成本太高,至今没能规模化。
澳大利亚虽然有稀土矿,但没有精炼能力,挖出来的稀土矿还得运到中国加工,再出口到欧美——所谓的“去中国化”,绕来绕去还是离不开中国的产业链。
反观中国,面对这场围堵,走的是“稳扎稳打”的路子。首先在立场上不模糊:商务部明确说,稀土出口管制是“依法履行防扩散义务,符合国际惯例”,不是针对特定国家,只要企业合规申请,正常生产需求都会保障,还专门给欧洲汽车、半导体企业开了“快捷通道”。这意思很清楚:规则之内有的谈,想逼中国让渡战略利益,没门。
更重要的是,中国早就在产业链上做了长远布局。这几年稀土提纯技术不断突破,不仅把资源利用率提高了15%,还降低了对原矿的依赖;同时企业也在主动拓展海外资源,比如盛和资源收购了坦桑尼亚的稀土矿,北方稀土和阿根廷合作建了稀土加工基地,慢慢搭建起多元化的供应体系。
这样一来,中国既不用怕短期断供,也不用被美方的“休战提议”牵着走。
现在离11月10日关税休战到期越来越近,美方的处境其实比中国更急。美国国内制造业持续萎缩,不少企业已经上书国会,说加税只会让成本更高,失去中国市场;而且美国本土的稀土精炼厂刚拨款开工,从建设到投产至少要5年,短期内根本补不上缺口。
贝森特的“休战提议”,说到底更像是想借三个月时间喘口气,而不是真的想解决问题。
这场博弈的核心,从来不是简单的“关税换稀土”,而是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美国想靠拉盟友围堵、拿关税当筹码,逼中国让出稀土这个“高科技命脉”,可从实际情况看,他们既没凑齐真正的“联盟”,也没补上自己产业链的漏洞。
中国这边,不慌不忙守住规则底线,同时把主动权握在手里——后续怎么谈,关键就看美方能不能放下施压的套路,拿出真正平等对话的诚意。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