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马云预言“房价如葱”的时候,遭到了不少质疑,可如今,这四个字却正慢慢走向现实。
近几年随着房地产市场下行,不少在最高点买房的人,已经是赔的欲哭无泪。
但也有不少幸运儿,因为没跟风买房躲过一劫。
可这并不代表着,没买房你的钱就安全了,无处不在的资本,总会无所不用其极,去掏空你的钱包。
而在2026年,手握存款的人,或许会面临三大挑战。
那么这“三大挑战”到底是什么?普通人又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财富?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2017年,马云第一次提出“8年后房价如葱”概念的时候,人们只当他是在说笑。
毕竟那时候全国的楼市行业正值巅峰,仅一年全国商品房销售的面积就达到了16.9亿万平方米,销售额更是高达13万亿。
而买房卖房的人,自然相当火热,别说北大广深沉浸在“买买买”、“卖卖卖”的癫狂中,连一些小县城,里面的人也在一直在想挤进这个热潮中。
就算房价涨的再高,不少人也会砸钱凑首付,甚至在凌晨去售楼处排队,生怕自己中意的房被别人抢去。
在这种背景下,马云还说“房价如葱”,与当下潮流完全相背,确实像个笑话。
不过仅过几年,嘲笑马云的那些人就被啪啪打脸,因为,房价真的在落,买房的人也越来越少...
朋友圈里那些中介的刷屏文案不再是“即将销售一空”,取而代之的是“降价”、“急售”...
但就算做到这种地步,人们对于房地产的热情还是迟迟没有回升,房地产行业依旧在走下坡路。
到了2022年,部分地区的房价已经跌了两三成,而那些曾在房价高点入手,准备大赚一笔的人,现在不仅连钱都赚不到,有些房子的市值,连首付的钱都打不到了...
而最惨的,估计还是那些身价平平,又硬着头皮贷款高价买房的,因为他们不仅卖不掉房,还要支付高额的月供,妥妥的累赘。
在这些经历过房价大跌的人群中,最高兴的,恐怕就是那些没买房的人了。
不过大家也别急着高兴,有三件事在2026年可能会成为难题,我们可以未雨绸缪。
对于老百姓来说,真正能做到钱生钱的地方,估计就是银行,现在不少人在有了存款之后会把钱存到银行里,坐等自己的钱给自己利息。
不过在最近几年,定期存款的利率有下降的趋势。
在早些年,三年定期的利率大概是3.5%左右,高一点的时候能达到4%,不过现在要是去银行问一问同期利率,可能连3%都没有。
而除了银行之外,相关存钱软件,例如余额宝,他们的利率也有所下降。
不管原因如何,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出一件事:钱能生的钱越来越少了...
要是物价也降低点,工资多发点,那也没啥问题,自己钱多了就行。
可问题是去买菜还是其他花销,物价也没见下降的趋势,工资嘛这因人而异,就不说了。
总而言之,钱能生的钱越少,便是我们在2026年可能遇到的一件难题。
至于如何解决,有人觉得可以搞一搞其他高收益的投资。
如果大家真的这么想,那还真得谨慎起见,因为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
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那些投资广告说的“稳赚不赔”、“年化8%以上”是真的,那现在估计人人都是首富。
但从现实来看,这样的广告词显然有夸大的成分。
所以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谨慎对待这些广告,也要牢记“高回报、高风险”的道理。
当然,正常的投资我们也要谨慎对待,毕竟这可是连一些大佬都不敢保证会赚钱的存在,一些普通人更是不知道这里面的水究竟有多深。
尤其是一些“区块链”、“元宇宙”的项目,听上去很高大上,也像是未来的趋势,但仔细去了解一下这些项目,这些项目的负责人恐怕都拿不出像样的技术,而他们的启动资金,估计就是那些上当受骗的投资者了。
那这么一看,既然投资可能是未来要面对的一大难题,那自己创业当老板,应该就是一个不错的挣钱方式了吧?
这个想法确实不错,当年也有不少商业大佬是自己创业发家致富的。
只可惜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各行各业都趋于“内卷”、“饱和”的趋势,线下不少商铺为了流逝去网络的顾客已经愁眉苦脸的在找应对办法,可成本这一关迟迟就是不好下去。
至于线上商铺,这几年挤进来不少“新创业玩家”,他们把各行各业的市场挤得喘不过气,内卷的行情下,真正能立足脚跟的其实也不是很多。
当然,一些有想法、有点子能够吸引顾客的人,确实有能力从中胜出,但谁有这样的自信?谁又能保证自己百分百能大捞一笔?
所以保险起见,创业这条路,我们也得谨慎对待。
不过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也好奇,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才是能够挣钱的法子呢?
对于上面的问题,答案也比较简单,那就是有自知之明。
要知道自己了解多少行情,自己是否知道未来会怎样发生。
如果不好去预判,那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那便是提升自己的实力,踏踏实实找份工作积累经验。
等有了经验,眼界会稍微开拓一点,但不能太自负,要理性看待未来挣钱的法子,不要把所有的本金都压到未来。
等到自己有很大的把握去干成一件事情,在小心理财,不去随大流,也不擅自听信什么“挣大钱”的广告,慢慢积累财富,才是长久之道。
回看之前马云“房价如葱”的言论,现在再去看,已经不像是对未来房地产行业舆论的“唏嘘”,更像是在警醒大家:
理性看待每一件事,才是照顾自己财富的灵丹妙药。
华商网-马云豪言8年后房子如葱,却要进军房地产,到底该听谁?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