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稀土成关键,中国半导体材料垄断,美国急寻稀土源

2025 年,在中美新一轮博弈过程中,中国政府对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被世界舆论普遍视为能对美国形成有效制约的重要手段。

此前关税战中,中国因早几年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2025 年前 7 个月对美出口额降至出口总额的 9.4%,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外贸打击有限,中国当年出口额不降反升。

而 10 月初中国推出的稀土 “长臂管辖” 管制新规,成为双方交锋的重大转折点。

美国两大政策触发中国稀土反制

特朗普政府推出的两项政策,被外界认为是促使中国动用稀土管制这一 “大杀器” 的关键原因。

第一项是对中国实体制裁采取 “50% 股权穿透” 政策,这一政策将使美国政府制裁的中国实体从 1300 多家猛增至 2 万余家,大幅扩大了制裁范围。

第二项是对中国制造或中国实体运营的商船停靠美国港口收取高额费用,这将迫使国际客户停止采购中国建造的商船,而中国造船业占据全球市场 50% 以上份额,此举直接打击中国造船行业。

若以二战前世界标准衡量,这两项政策的严厉程度已近乎 “宣战”。

不过,在双方于釜山进行交锋后,决定暂停博弈一年,但明眼人都清楚,美国不会就此善罢甘休,未来双方在更多领域的博弈仍将持续。

美国已开始积极准备,一方面联合 “盟友” 试图重建稀土供应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另一方面对自身行业进行审查,排查还有哪些领域可能被中国 “卡住脖子”,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美国依赖中国的三大供应链领域

2025 年 11 月 12 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在锂离子电池、半导体、医药三个领域仍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若中国在这些领域限制对美出口,美国相关工业将遭受重创。

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全球车用锂离子电池市场近七成由中国企业占据,但美国汽车企业主要采购韩国 LG 能源、三星 SDI 和日本松下的电池,与中国电池企业贸易往来较少。

真正关键的是,中国供应商生产了全球 79% 的电池正极材料和 92% 的负极材料,在锂等原材料精炼化工产品领域占 63% 市场份额,还控制着 80% 的精炼钴供应和 98% 的精炼石墨供应。

2025 年 7 月和 10 月,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和海关总署等单位已两次发布规定,对锂离子电池相关制造技术和石墨负极材料等实施出口管制。

半导体领域的情况与不少人认知不同,中国半导体行业并非脆弱。

自 2018 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禁运先进半导体技术后,中国大力发展 14 纳米及以上的成熟制程工艺,到 2024 年已建成 81 座晶圆厂。

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EMI)统计和估计,2023 年中国在成熟工艺半导体元器件领域占全球市场 31%,预计 2027 年将提升至 40%。

我们生活中近 80% 的半导体元器件,像车用、家电用的,采用成熟工艺就足够,这也导致美国部分企业不得不使用中国制造的半导体元器件。

更让美国担忧的是,制造半导体的镓、锗等材料已被中国垄断,2024 年中国镓产量占全球 99%,也是全球锗的主要生产国,2023 年中国已宣布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

医药领域,美国虽是制药强国,但诸多制药原料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比如布洛芬、四环素类、维生素 C、对乙酰氨基酚等,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度均超过 70%。

不过,医药行业涉及人道主义,中国不会轻易在该领域对美国采取限制措施,2020 年前后,中国就在医药领域尽可能支援了世界各国,展现了负责任的态度。

短期稀土仍是中国最有效反制工具

从实际情况来看,《华尔街日报》提及的美国依赖中国的三大领域,并非理想的 “卡脖子” 选项。

美国汽车行业目前仍以生产燃油车为主,电动车占比不高,中国对锂离子电池相关领域的出口管制,更多是为了保护自身产业优势。

成熟工艺半导体元器件,美国还能找到其他国家的替代来源,且镓、锗等材料美国仍有不少库存,医药领域因涉及人道主义原则,中国本就不会轻易使用禁运手段。

因此,短期来看,稀土出口管制仍是中国最有效的反制工具,美国想要建立替代中国的稀土产业链并非易事,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提炼技术上。

即便美国能在短期内解决几种稀土的供应问题,但要在所有稀土品类上都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按照美国稀土行业自身估计,至少需要七八年时间。

而且这还需要美国政府投入足够多的资金支持,否则目标难以实现,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的技术禁运正变得越来越无效,美国对中国禁运的技术和产品。

都列在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的商品控制清单(CCL)中,该清单与《瓦森纳协定》共享,涉及 10 个大类。

如今中国在所有类别中都在不断取得突破和提升,CCL 的出口控制门槛已显得过低。

以 CPU 产品为例,CCL 规定 32bit 算力超过 5 GFLOPS 就需申请出口许可,而几年前美国高通骁龙 8 Gen1 的 GPU。

单精度浮点(32bit)性能理论峰值约 2.5 TFLOPS(即 2500 GFLOPS),超标 500 倍,国产不少手机芯片也早已达到或超过这一水平。

中美博弈下的供应链与技术竞争

从 2025 年中美博弈的态势来看,供应链安全和技术竞争已成为双方较量的核心。

中国在稀土、锂离子电池材料、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的优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产业布局和技术积累的结果,这些优势让中国在博弈中拥有了重要筹码。

美国虽然试图通过联合盟友、审查自身行业来应对,但重建供应链需要时间、资金和技术,短期内很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尤其是稀土提炼技术,不是简单投入就能快速突破的。

美国的技术禁运效果减弱,也反映出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

以往美国凭借技术优势,通过禁运就能限制中国相关产业发展,但现在中国在多个技术领域持续突破,让美国的禁运门槛显得落后。

不过,中国也要清醒认识到,先进半导体工艺仍是中国需要突破的主要领域,目前虽已看到曙光,但仍需持续投入研发,才能彻底打破技术封锁。

未来中美在供应链和技术领域的博弈还将长期存在,中国既要守住自身在优势领域的地位。

比如继续巩固稀土提炼技术、锂离子电池材料等方面的领先,也要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减少在核心领域的外部依赖。

同时,中国在博弈中始终保持冷静克制,比如不在医药领域动用禁运手段,既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也展现了大国担当,这种态度有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赢得更多理解和支持。

结语

2025 年中美博弈中,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成为关键反制手段,而美国在锂离子电池、半导体、医药领域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暴露了其产业短板。

尽管双方暂停博弈一年,但美国的准备动作表明未来竞争仍将持续,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短期难以被替代,美国技术禁运效果也在减弱。

这场博弈不仅是对双方产业实力的考验,也是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挑战。

中国需继续发挥现有优势,同时攻克先进半导体工艺等关键技术,美国则面临重建供应链的重重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财经   稀土   中美   美国   中国   关键   半导体材料   领域   三星   半导体   技术   管制   锂离子电池   反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