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催不动和说了不听的躺平孩子,给有益的压力才能激发孩子自驱力

这几天在答疑家长的过程中,遇到躺平孩子该怎么激发自驱力的问题。

但凡牵涉自驱力不足,厌学和躺平的孩子,都不是偶然事件,都是经历很多一段时间的积压,慢慢变成了催不动,说不了听,只想逃避和躺平。

逃避和躺平背后,有着深深的恐惧与价值感匮乏。

所以想要解决孩子的躺平,家长既不能完全放任不管,又不能硬碰硬的强迫,给有益的压力,才能激活孩子的行动力。

01

对于躺平和厌学的孩子,要因人而异和分类讨论,不能一个方法直接套用,很可能会南辕北辙。

因为孩子的性格不一样,人际关系不同,以及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与孩子的成长背景也不同。

所以看着情况一样,也不能一概而论,躺平孩子的原因与动机大不相同,比如:

有些孩子是人际关系卡点,因为性格原因一直隐忍,直到忍不下去时内耗而导致分心,慢慢就跟不上导致了厌学与躺平;

有些孩子是自我要求高,又眼高手低,既做不到努力又想要好结果,还接受不了自己不如别人,所以产生内耗与厌学和躺平;

有些孩子是跟父母对抗,故意不学习,慢慢就开始不听课,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还有些孩子是因为情绪与感情问题,无心学习,慢慢导致落课太多,被动逃避和厌学。

孩子的厌学原因不尽相同,且细节问题也大有不同,家长要采用的应对方式也不同。

但家长要先了解与弄清的一个关键问题是:

孩子的躺平与厌学是怎么来的?持续多长时间了?孩子目前内心的卡点是什么?家长要怎么做,才能慢慢溶解孩子的焦虑,让孩子敞开心扉,触碰卡点。

这时一味的给压力,催促或说教以及讲道理或硬碰硬,只会起反作用。

02

只有先捋清孩子内耗的来源,躺平的动机,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才能帮孩子走出内耗,一点点推动孩子走出卡点,这时是可以试探性给一点压力,来测试孩子的行动力。

如果一旦孩子能鼓足勇气迈步,那压力就可以再适当再给一点,同时也要给予正向反馈,来增加孩子的信心。

如果一旦孩子接受到压力的信号后,很排斥或情绪激烈的反抗,这说明给压力还不到时候。

这时父母需要再退回来,先允许孩子目前的现状,等孩子状态或情况好转时再给一点压力试探。

在给压力的过程中,要小步慢走,切不可一下子用力过猛,会导致孩子直接关闭心门,完全抵抗。

同时,家长也要检索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及时调整方法不妥的养育方式与思维模式。

最没用的方式就是说教,讲道理以及唠叨和太操心,管得太细致。

尤其是在孩子内耗时,家长要遵循少说多观察,先去解决自身问题,再想伸手帮孩子。

且不可自己都濒临崩溃了,还要一心去解决问题,不仅无法接住孩子,自己反而会变成新的问题。

03

对躺平和说不了听的孩子,家长要换个角度看问题:

一方面,孩子躺平一定是有动机和内在需求。

躺平和内耗本质是一种逃避,假装问题不存在,躲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启动自我保护机制。

另一方面,说了不听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听,或者觉得父母说得不对。

而是即便是正确的道理,孩子目前就是做不到也没有办法。

这时,家长就不要再步步紧逼孩子,先给孩子一些空间来自我修复。

然后一边重建亲子关系,一边给孩子足够多的正向反馈与看见。

等孩子愿意相信家长,敞开心扉的时候,家长此时就可以介入引导孩子走出卡点。

等孩子状态良好时,就可以给孩子有益的压力,让孩子一步步走出自我限制,从逃避中直面问题,拥有迈步与直面的勇气。

但即便是给压力的过程,也不可一刀切,更不要得寸进尺,要以稳和慢的方式,循序渐进,并根据孩子的情况在施压过程中采用弹性微调的方式稳步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育儿   孩子   有益   压力   厌学   家长   内耗   方式   父母   动机   硬碰硬   平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