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再次被关注!医生叮嘱:夏季喝啤酒,千万注意这3点

【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每年一到夏天,啤酒就又成了餐桌上的“常驻成员”。

不少人觉得热天喝点冰啤酒没什么大不了,甚至认为是解暑消乏的好办法。

但啤酒这个东西,本身就不简单。它既是饮料,又含酒精,还有碳酸,还有嘌呤,还会影响体温调节。

最关键的是,很多人喝酒的方式,比酒本身更伤身。特别是在天气热的时候,身体代谢模式跟平常不一样,一些看似无害的饮酒习惯,反而成了引发疾病的诱因。

啤酒的最大问题不是热量高,也不是酒精浓度,而是它给了人一种“比较安全”的错觉。

相比白酒,它酒精含量低,入口轻松;相比饮料,它不像含糖饮料那样被归类为“垃圾食品”;相比红酒,它又没有“保健酒”的标签。

于是很多人把它当成普通饮品喝,一次喝五六瓶、十瓶不当回事。

这种饮用方式,对身体的冲击非常直接,尤其在夏季,代谢水平、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都处于一种边缘状态,很容易被放大风险。

啤酒的酒精浓度一般在3.5%到4.5%,看起来不高,但别忘了它的容量大。

一瓶500毫升的啤酒,大概含有18克纯酒精,相当于一两二的白酒。而很多人一顿喝三四瓶,其实已经超过60克酒精。

按照WHO的标准,这属于“过量饮酒”。而这个量,对一个在高温状态下出汗、血容量下降、肾脏灌注减少的人来说,就是一场压力测试。

短时间大量饮用冰镇啤酒,会让血管瞬间收缩,心率加快,肾血流量减少,严重的会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引发急性肾损伤。

有研究指出,夏季中暑相关死亡中,有14.6%的病例伴有酒精摄入。

不是酒直接造成死亡,而是酒打乱了人体原本的体温调节系统。

酒精会扩张皮肤血管,让人感觉发热,但实际上是加速体内热量散失,一旦出汗过多、补水不足,核心体温反而升高。

这种内外矛盾状态下,大脑温度调节中枢容易紊乱,血压波动幅度加大。尤其是本身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在高温喝酒等于主动制造风险。

除了温度问题,啤酒对肠胃的刺激也很容易被低估。冰镇啤酒在摄入后,会迅速降低胃腔温度,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异常,有些人会出现胃痛、胀气、反酸等症状。

而啤酒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会加剧腹胀感,导致下食道括约肌松弛,加重胃食管反流症状。

胃肠功能稍差的人,连续几天饮用冰啤酒后,很可能出现肠道菌群紊乱,拉肚子、腹痛甚至诱发慢性胃炎急性发作。

啤酒还被大量忽略的一点是嘌呤含量。很多人知道痛风不能吃海鲜、不能喝汤,但没注意啤酒嘌呤含量也不低。

尤其是酵母残留较多的浑浊型啤酒,嘌呤含量可达高风险等级。

啤酒一进体内,代谢为乳酸,抑制尿酸排泄,加上本身就带有一定嘌呤,痛风发作风险比白酒和红酒都高。

2004年《柳叶刀》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啤酒是所有酒类中引发痛风风险最高的,风险增幅高达49%。尤其在夏季,出汗多、水分流失快,血尿酸浓度容易迅速上升。

还有人觉得喝啤酒能补水,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的。酒精是一种利尿剂,会抑制抗利尿激素释放,造成水分大量流失。虽然喝下去的是液体,但排出来的水分更多。

长期饮用酒精饮品补水,反而会造成隐性脱水。这种慢性脱水状态在高温下更危险,容易诱发肌肉痉挛、注意力下降、心率失调。

在炎热环境下饮酒训练,会将运动性脱水风险提高三倍以上。

更有意思的是啤酒肚这个现象,不是因为啤酒里脂肪高,而是喝酒的节奏影响了胰岛素代谢。啤酒含有麦芽糖和碳水化合物,会在短时间内拉高血糖。

而酒精会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造成血糖波动。长期饮酒的人,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容易发展成腹型肥胖。

研究表明,男性每周摄入酒精超过300克者,其腰围平均比不饮酒者大4.2厘米。腹型肥胖本身是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子,并不是单纯外观问题。

说到脂肪肝,很多人也会误以为只有白酒才容易伤肝。其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跟酒种关系不大,关键看总酒精摄入量。

啤酒看似温和,但一次喝四五瓶,等于摄入了50~60克纯酒精,长期下来,同样会造成肝细胞脂质沉积,诱发肝酶升高、转氨酶异常。

慢性酒精性肝炎的发病率,在长期饮用啤酒的群体中并不低。

2020年《中华肝脏病杂志》报道,啤酒饮用者中ALT升高风险比不饮酒者高出29%,且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

啤酒在发酵过程中还会形成一些醛类、酯类副产物,这些物质虽然含量低,但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尤其是廉价啤酒中,为了增强口感和延长保质期,会使用调味剂和防腐剂,这些添加剂一旦堆积,会影响肝细胞线粒体功能,降低解毒效率。

肝脏不是马上就出问题,而是一点一点地被拖垮。

啤酒是否存在一种更安全的饮用模式?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安全。如果非要喝,可以遵循几条核心原则。第一,控制总量。

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宜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换成啤酒就是男性每天不超750毫升,女性不超500毫升。这个量之下,大部分健康人能维持代谢平衡。

第二,不空腹饮酒。酒精在空腹状态下吸收率更高,对肝脏刺激也更直接,吃点蛋白质类食物能延缓吸收速度。

第三,不用冰镇啤酒。冰度越低,血管刺激越大,消化道负担越重。常温饮用,更符合生理调节。

但这些方法只能降低风险,不能消除伤害。任何酒精饮品,只要摄入,都会给身体带来一定负担。啤酒也不例外。

真正的健康生活方式,永远不是依赖某种“改良饮法”,而是对饮用动机和频率的控制。

不是能不能喝,而是有没有必要喝。如果只是为了口渴,可以喝水;如果只是为了放松,可以运动。

如果非要喝,就得清楚喝下去的每一口,身体都要花时间处理。别让一时爽快变成慢性病的起点。

啤酒不是坏东西,但它和热天、暴饮、空腹这些因素放在一起,就变成了风险组合。懂得把握界限的人,才是真正把身体当回事的人。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刘春凤,李崎.啤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外酒业,2022,(19):6-9.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4

标签:养生   啤酒   夏季   医生   酒精   风险   嘌呤   肝脏   含量   白酒   身体   浓度   饮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