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最怕的不是走两步喘口气,而是身体悄悄有了变化,自己却还浑然不觉。尤其肠胃,五脏之司后天,稍有乱象,牵一发动全身。有时肠道出了毛病,第一个声音不是腹痛,不是食欲减,而是——肛门的异常。今天我就借中医一本经,与大家话说“肛门三异”,早知早防,病不来身不拖。
❶ “气不顺、排不畅”,大肠先乱如锅粥
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五脏之间风吹草动,最易牵动大肠。肛门为大肠之端口,其实是身体一天最“诚实”的地方。只要肠中燥热、虚寒失调,出气、出行之路就会先出点小状况,比如总有肛门发涨、坠重、隐痛,又说不出是哪儿不舒服,你若留神,这些都是警示灯。
有些朋友说“老了嘛,排便不利正常”,可真是这样?我得说句重话——若总觉得一次排不干净、肛门残留异感,这很可能不是单纯便秘,而是气机已经滞塞,肠道在“喊救命”了。
嘿,不知你是否也有肛门突然灼热如火的感觉,似泻非泻?若有,这并非火气上头,而是脏腑气血逆行。别小看这“小火”,持续三五日,积成大患不是虚言。
❷ “三异”信号,肛门发出的早告示
第一异是不明湿痒,总像有东西爬,夜间尤甚,一抓出血。这是肛门局部气血不和,或为肠道有湿热之袭,久坐、少动、饮食重口者尤多。
第二异是分泌物异常,肛门时有粘腻液出,带血丝、带异味,却不痛不痒。肠内有瘀火、血气不畅,肛门先知,已非表象之事。
第三异是久泻不止,泻中带血块。血若鲜红,多为下部之热;血若暗紫,常指淤积作祟,说明肠腑气血运行不畅。若纸上带印,频频如此,不查不明,极易误拖成疾。
咦,我们常说“十人九痔”,可真的是痔?想一想,持续变化的排便习惯、黏液频出、肛门紧蹙,真是老毛病复发吗?
❸ 行气活血,调肠扶正,这样做管用
① 作息正常。每日定时排便,不憋不拖,稳定肠道节律。早起一杯温开水,暖肠就如润田,自然通畅。
② 腹部与肛门热敷。夜间以热毛巾温敷肛周,舒经通络,预防气滞血阻。
③ 食不宜辛辣油腻,忌“火上加火”。建议多吃一些如白萝卜、山药、熟芝麻这些润肠气、补脾肺的本草食材,自古为食疗良方。
④ 姿势端正亦关键。久坐伤脉,活动助气。每日轻走半时,通体微汗,胜药十剂。
嗯,你不妨从今明两天起照此做,是否大便顺畅,腹中宽松,一试便知。
❹ 哪些人需特别留意,这些“异”非小病
中老年、长期坐办公室、饮食无度者最易肠弱。若有家族肠病史,更要将肛门异动视作舌下之誓。
“藏病于肠、露端于门”,这是中医几千年来对气机运行观察所得。不怕动作慢,就怕迟钝粗心。
专业术语“气滞血瘀”,最爱静处积阴之地,一旦积久不通,其变则凶。食物积热不散,血中蓄毒成瘀,往深层走,就不是湿痒胀痛这样轻松说说明白的事了。
问各位一句:如果你的肛门常年异样、坐立不安,你还会心平气和地说是老毛病吗?
❺ 该看就看,别信一味拖,盲治误身
若以上三种情况持续逾日,切莫轻视或埋怨天气变幻。身体的声音,不该被安慰药压下,不该被“过两天就好了”抚平。
我常说一句话:身体是骨肉铸的,不是靠忍磨出来的。如果你真的在肛门处反复遇到那些说不清的小麻烦,不妨踏踏实实看一回,查个明白。未病先改,才是养生大家风范。
思考: 肠道如庄稼地,肛门就是那片篱笆,小洞常漏风,大事藏其中。你是否开始注意到了那点看似“难启齿”的异常,真的在向你发出提醒?
提醒: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健康养生常识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