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成内部大清洗时,中苏对此什么态度?为日后的北朝鲜埋下伏笔

1950年冬天的北京,中南海的书房里气氛热络,毛泽东笑眯眯地接待了远道而来的金日成。朝鲜战场上志愿军连战连捷,捷报频传,老朋友见面,自然心情舒畅,两人握手言欢,金日成感激涕零,直说朝鲜人民永世不忘中国的恩情。

但就在这看似和谐友好的气氛下,朝鲜国内却正掀起一场腥风血雨,金日成磨刀霍霍,目标直指那些非己派系,一场政治大清洗正在悄然进行。让人纳闷的是,金日成内部大清洗作为共产主义阵营的两大巨头,中国和苏联都是什么态度?

大敌当前难顾后院起火

1950年朝鲜半岛正打得热火朝天,美国气势汹汹地杀过来,为了保家卫国,更为了帮兄弟国家一把,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帮着朝鲜对外。在这种大敌当前的紧张局势下,维护团结稳定成了头等大事,战场上枪林弹雨,后方要是再出了问题,那还怎么打仗?

所以就算当时金日成已经在朝鲜内部搞事情,清洗延安派、苏联派,但明面上,中苏朝三国还得装作一家亲,毕竟打仗要紧,什么内部矛盾都可以先放一放。

1950年12月金日成秘密访华,和毛主席在中南海聊得热火朝天,但双方都默契地避开了朝鲜内部清洗这个敏感话题。

因为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美国总统杜鲁门叫嚣要在朝鲜战场上扔原子弹,这才是真正威胁到大家伙儿脑袋的大事。相比之下朝鲜内部那点小矛盾,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战略定力,为了更大的目标,一些小事是可以暂时忍耐的。

再说了苏联也有自己的盘算,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朝鲜半岛的战略位置相当重要。苏联一直眼馋朝鲜的不冻港,想在这里扎根,扩大自己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朝鲜战争,某种程度上也是苏联想借机和美国掰手腕的试探。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避免和美国直接冲突升级,引发核大战,苏联也是小心谨慎,在朝鲜问题上能低调就低调,能不插手就不插手。更别说主动干涉金日成的家务事了,毕竟惹恼了金日成,影响了苏朝关系,甚至让美国钻了空子,就是得不偿失。

金日成的小算盘

金日成这个人心思复杂,虽然他口口声声感谢中国的帮助,但骨子里他对中国始终抱有一种既合作又提防的复杂心态。

金日成担心中国图谋不轨,这种担心在他发动朝鲜战争初期就表现得淋漓尽致,都知道朝鲜战争最初是金日成和苏联偷偷摸摸策划的,根本没告诉中国。

他觉得新中国刚成立,估计也没精力管朝鲜的闲事,甚至还考虑到,中国境内生活着不少朝鲜族人,万一中国军队进驻朝鲜,会不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甚至他可能还担心中国会不会借机控制朝鲜,把朝鲜变成中国的附庸,在志愿军入朝后,关于军队指挥权的问题,金日成也是一直揪着不放,死活不愿意放权。

这充分说明了他对中国的防备心理,毛主席当然也明白金日成的心思,所以当金日成清洗延安派这些亲华派时,中国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量避免直接干涉,免得加深金日成的误会,影响中朝关系大局,毕竟团结抗美才是最重要的。

金日成这次清洗下手狠辣,延安派的首领武亭,早年就跟着红军长征、抗日的猛将,结果仅仅因为未能守住平壤,就被金日成撤职查办。还有苏联派的许歌谊,只是因为熙川水电站工程出了点问题,竟然不明不白地死了,说是自杀但可信度显然存疑。

最惨的还是南劳派的朴宪永,直接被扣上美国间谍的罪名,拉出去枪毙,当年朴宪永是朝鲜共产党内的资历比金日成还老的人,在朝鲜南方也很有影响力。金日成这一系列操作,很清楚的就是他就是要借机清除异己,巩固个人权力,把朝鲜变成他一言堂的天下。

而中苏之所以视而不见,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金日成这种小兄弟心态的理解和迁就,为了维护表面上的团结,只能忍气吞声,装作没看见。

苏联自顾不暇

除了外部战略和金日成自身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苏联自己也后院起火了,1950年代初期,斯大林已经老态龙钟,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苏联高层忙着权力斗争,国内局势也比较微妙,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对外政策也变得更加谨慎和保守。

赫鲁晓夫很清楚,朝鲜对苏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时他也意识到,为了朝鲜这点小事,和金日成闹翻脸,甚至直接干涉朝鲜内政,实在是不划算。当时的苏联,内忧外患,和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硬碰硬已经够吃力了,实在不想再节外生枝,在朝鲜问题上浪费精力。

更何况斯大林晚年身体不行,苏联内部政策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相比于铁腕干预,不干涉内政、维持表面友好似乎成了更稳妥的选择。比起为了朝鲜内部的权力斗争和金日成闹翻,还不如顺水推舟,默许金日成清洗异己,只要金日成还听苏联的话维持同盟关系,其他的也无所谓了。

貌合神离的大家庭

说到底中苏之所以对金日成的大清洗袖手旁观,也反映了当时共产主义阵营内部的真实状况。表面上大家都是同志加兄弟,高喊国际主义、无产阶级团结,但实际上国家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就算是兄弟国家,也免不了有各自的小算盘和利益冲突。

中苏两国虽然都是共产主义,但在朝鲜问题上,也不是完全一条心,中国军人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自然希望在朝鲜半岛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苏联更侧重于维护自己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利益,并不希望中国在朝鲜半岛一家独大。

这种微妙的竞争和制衡关系,也让中苏两国在面对金日成清洗异己的问题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谁都不想第一个出头,去蹚这趟浑水,万一弄巧成拙,破坏了共产主义阵营的团结形象,甚至让对方抓住把柄,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所以其说中苏是袖手旁观,不如说是心照不宣地默许,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冷战时代,各种因素在一起,最终造就了金日成大清洗时期,中苏的集体沉默。而这种沉默,也为日后朝鲜半岛的局势,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结语

中苏两国的袖手旁观,不是简单的无视,而是无奈选择,这场大清洗,不仅是金日成个人权力斗争的胜利,也深刻地影响了朝鲜未来的发展走向,塑造了日后那个神秘而封闭的北朝鲜。

参考信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是如何拉开的

央视网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不期而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2

标签:历史   金日成   北朝鲜   伏笔   日后   中苏   对此   态度   朝鲜   苏联   中国   朝鲜半岛   美国   延安   共产主义   异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