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不对?181个国家研究:吃得越咸,寿命或越长?是真的吗?

刘阿姨今年54岁,在社区被公认的“健康达人”。聊天时你能常听到她的话:“我从来不吃咸菜,做菜只放一撮盐,我这叫‘长寿饮食’!”

可前不久,一则“181个国家研究,吃得咸寿命反而长”的消息炸出来,连刘阿姨都开始犹豫了。

社区微信群里一群姐妹疯狂辩论:清淡饮食到底还要不要继续?难不成我们坚持了半辈子,其实走了弯路?咸口真的更有利健康吗?

还是有什么细节被大家忽略了?今天,我们就要揭开“咸与寿命”的真相。你绝对想不到,第3个细节才是决定健康的关键!

吃咸,真能长寿?权威数据告诉你答案

一夜之间,“吃咸寿命长”的新闻风靡网络。到底这是真的吗?这则新闻其实来源于《柳叶刀》2022年发布的全球流行病学调查,涉及181个国家、超150万人群分析

文章指出:在部分高温、重体力劳动国家(如部分非洲地区),人们摄盐略高但心血管死亡率反而较低,一度引发争议。

但我们不能忽略几个关键前提。

不同群体摄盐量、环境、身体状况差异极大:所谓“高盐相对寿命长”,大多出现在高汗出、高体力消耗地区,仅此一类,并不普适。

世界卫生组织数十年结论未变:推荐每日摄盐不超过5克:过量食盐,与高血压、脑卒中、心衰、慢性肾脏病风险直接相关,比如,中国居民平均每日食盐摄入量约为9.3克,远高于推荐量。研究显示,只要吃盐超5克/天,血压事件风险提升约12%-15%

那为什么网上报告里这些“咸口”还能长寿?专家的解释是:

热带高劳动地区大量流汗,盐分丢失速度快,适度补充盐有保命作用,而对于大多数中老年中国人,长期重咸饮食,隐患远大于所谓的长寿利好,别任由“特例”误导自己,专家们反复强调,“清淡为底,适度为宜”才是科学的中国式饮食智慧。

长期偏咸饮食,身体到底会变怎样?3大变化要警惕

我们来看看坚持高盐饮食的人,身体会发生哪些明显的、不可忽视的“变化”,特别是第3点,常常被大多数人忽略:

高血压风险直线上升

大量研究(如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北京协和医院临床数据)证实:【每天食盐超8克者,高血压患病率高出低盐组约56.8%】。血压升高,不仅仅损心脏,长年累月会加速血管老化,血管就像水管,盐多更容易“堵塞生锈”。

肾脏负担剧增,易慢性肾脏病

中国肾脏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盐人群肾功能异常率约为低盐组的2.7倍。肾脏长年被高盐“冲击”,容易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肾小球硬化等早期病变。

隐匿性中风、认知能力下降

少有人注意,高盐饮食与脑卒中关系密切。上一年度上海市脑卒中登记数据显示,重盐习惯者卒中风险高出普通组24.9%。另外,英国一项随访10年研究发现,高盐摄入组老年痴呆发生率高出18.6%。

有读者会问,为什么有的“寿命长国家”也吃得咸,反而健康?答案是:水土、生活环境、劳动强度不同。中国大部分朋友工作生活条件完全不同,千万别乱套“全球通用公式”。

如何科学控盐?专家推荐这3招,立刻用得上

一味追求完全不加盐也不可取,那么怎样做才符合科学控盐、兼顾美味与健康?实际生活中,我们推荐这3招:

用量可视化:建议用定量盐勺炒菜,每匙约2克,每天总用盐量不超过5克,直观把控。

少用酱、酱油、腌制品“隐性盐”

很多人明明不撒盐,却大量吃咸菜、午餐肉、酱油。要知道,1勺普通酱油可包含接近1克盐。聚餐、外卖时特别要盯住。

多用蔬果辛香料替代咸味:合理利用柠檬、香葱、胡椒等天然配料,提升风味,降低对咸味依赖。适当酸味实际上能减少盐的使用量,帮助味蕾过渡至“低盐守恒”。

注: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饮食盐与钠摄入指导原则(2012年)》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团队.《中国成年人主要慢性病危险因素对患病贡献的分布与趋势》, 2016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养生   吃得   清淡   寿命   国家   中国   长寿   饮食   世界卫生组织   慢性病   高血压   食盐   肾脏   健康   酱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