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长廊的石凳凉透了,老陈的手掌在上面摩挲了一遍又一遍,就是等不到儿子顺手丢下的垃圾袋。
昨天傍晚,我在小区遛弯,碰见邻居老陈。他望着远处高楼闪烁的灯火,叹着气说:“活了59年,这辈子挺没意思的。”这句话像根针,扎得我心里一颤。
听他细细讲起儿子的事,我特别能理解那种心凉。36岁的儿子,就住在同一个城市,却像隔着千山万水。
国庆节假期最后一天来吃顿饭像完成任务,连门口的垃圾都想不到顺手带下去。老两口掏空60万积蓄支援买房,结果亲家母生病儿子跑前跑后,自己骨折住院却等不来儿子一句关心的电话。
可现在多少子女觉得,给点钱、买点东西就算尽孝了,却不知道父母最缺的是陪伴。
现代生活像一把快刀,斩断了传统家庭的纽带。子女在都市丛林里挣扎求生,父母在空荡房间里默默守望。两代人之间,隔着的不仅是车程距离,更是心与心的距离。
老陈那句“心凉久了就习惯了”,听着真心酸。当父母开始降低期待,不是想开了,是伤透了。我在想,是不是我们这代人教育出了问题?把孩子培养成材,却忘了教他们什么是爱和责任。36岁的人了,还不懂最基本的感恩,事业再成功也是失败的。
现在我也看开了些。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老了,得多为自己活。但真心希望年轻人们能明白--父母正在一天天老去,有些陪伴等不起。
人到晚年,其实是在学习生命的最后一课:如何面对失去,如何接纳局限,如何在不完美中找到平静。
那天和老陈分别时,夜幕已深。他站起身,拍拍裤子上的灰,没有回头地走进了单元门。我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他依旧会提着布袋去菜市场,会坐在长廊里看人来人往,会在电话铃响起时第一时间接听。
也许生命的本质不在于得到多少回应,而在于持续地付出温柔——无论这温柔是否被看见,被珍惜。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