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嘴公开质疑宫鲁鸣的训练方法时,中国女篮的竞技状态正持续滑坡——从亚洲杯志在夺冠却仅获第三,到热身赛不敌云南财政大学队,这支球队的问题似乎不止于赛场表现,更藏在训练场的细节里。一个深耕篮球领域数十年的老教练,为何会在2024年坚持脱离实战的原地万次投篮?这样的训练模式,究竟能否扭转球队的颓势?
中国女篮的竞技下滑从亚洲杯已现端倪。亚洲杯赛前,球队明确将夺冠作为目标,可最终仅收获第三名,宫鲁鸣赛后直言“输得不甘心”。为扭转颓势,他在无大赛任务的间隙启动高原集训,同时推出万次投篮计划,试图通过高强度训练提升球队表现。但集训效果并未如预期,后续热身赛中,球队先是不敌非职业队伍云南财政大学队,引发外界哗然;接着对阵尤文图特队,即便取得胜利,比赛过程也缺乏说服力,两场热身赛累计失误高达40次。赛场上,球队既没有形成清晰的技术风格,也未能涌现出能担当大任的核心球员,不少球迷认为,若再次与日本队交手,球队仍难有胜算,这样的判断源于近期比赛中暴露的诸多问题。
名嘴对训练方法的质疑,直接点出了球队训练与实战脱节的核心矛盾。他公开表示,很难想象在当下的篮球环境中,国家队训练仍以原地投篮为主,这样的训练究竟是模拟实战需求,还是单纯完成任务,值得商榷。这番质疑很快得到印证,与尤文图特队的热身赛结束后,宫鲁鸣亲口表示,此前提出的万次投篮计划已做调整,增加难度并结合技术训练,不再是单纯的原地投篮——这一表述相当于承认了亚洲杯前封闭训练阶段,球队确实在进行脱离移动的定点投篮训练。事实上,此前朱芳雨就曾针对此类训练提出建议,他认为在高水平比赛中,球员几乎没有定点出手的机会,单纯的原地投篮训练难以适应赛场节奏。
除了训练方法,宫鲁鸣的用人策略同样引发争议。李缘自亚洲杯以来,多次在比赛中交出0分或2分的成绩单,进攻端贡献有限,但宫鲁鸣仍称其为“中国女篮未来扛大旗的队员”;张子宇虽具备身高优势,却明显不适应现代篮球的快速攻防节奏,却被定义为“中国女篮未来的明星球员”,而近期热身赛中,张子宇单场仅得几分,状态持续下滑。针对这样的用人情况,不少媒体人呼吁,国家队不应再迷信张子宇的身高优势,需果断调整其队内定位,同时重新评估李缘的首发资格,避免因用人偏差影响球队整体表现。
宫鲁鸣的执教困境,本质上是对“经验”与“时代需求”平衡的失准。他长期秉持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本是中国篮球的传统宝贵经验,其中“从实战出发”更是核心要义,但在原地万次投篮的训练安排中,这一核心却被忽视。作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投身篮球领域的教练,他的执教经验本应成为球队的助力,却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固守旧模式的束缚——现代篮球更强调移动中的终结能力、快速攻防转换中的决策力,单纯依赖原地投篮提升竞技水平,显然与当前赛场需求脱节。
尽管宫鲁鸣后续调整了万次投篮的训练形式,将其与技术训练结合,展现出对问题的正视,但中国女篮需要的远不止训练内容的微调。球队若想走出颓势,需重新审视“经验”的价值,摒弃与时代脱节的训练和用人思路,真正回归“从实战出发”的原则,通过贴合赛场需求的训练提升球员能力,以精准的用人搭配构建清晰的战术体系。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重新赢回球迷的信任,兑现球队的竞技潜力。
大家觉得,调整后的万次投篮训练能真正帮女篮找回竞技状态吗?对于李缘、张子宇的使用,或是“三从一大”该如何贴合现代篮球,你有什么具体想法?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