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满贯落幕,王楚钦拿到三冠王,赛后坦言:每天像马拉松

文 | 小娱侃圈

编辑 | 芒果粉

25岁的王楚钦,在赛场上把“极限”二字书写的淋漓尽致。

从前巴黎奥运会身兼三项时,年轻是他不用言说的底气,可如今再扛三项,他只剩一句坦诚的“老了,累到不想说话”。

这句话不是他矫情,只是被高强度比赛榨干力气后的真情吐露。

混双赛场的起点,藏在肖战指导的一句话里。

“想让莎头去打WTT年度总决赛”,这句期待像一剂催化剂,推着王楚钦和孙颖莎往前冲。

从小组赛到决赛,每一场都是硬仗,没有所谓的“轻松晋级”,只有咬着牙接下对手的狠球,最终把冠军奖杯握在手里时,两人的默契里,藏着数不清的磨合与坚持。

男双的征程,是另一场硬仗,王楚钦和林诗栋的组合,没走半点捷径。

对手的每一次进攻都带着冲劲,每一轮防守都绷着神经,他们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不是小说里的爽文剧情,是实实在在一局一局拼出来的胜利。

可夺冠的喜悦刚冒头,就被疲惫压了下去,比赛结束后,王楚钦连开口说话的力气都没了,座椅成了他暂时的支撑点。

最考验人的,是5日的男单赛场,先是和向鹏的七局大战,每一局都像在钢丝上走。

比分交替上升,汗水模糊了视线,每一次挥拍都要调动全身力气,4:3的胜利,不是“险胜”,是“死磕”出来的结果。

比赛一结束,王楚钦直接瘫坐在座位上,那不是他想狼狈,是拼尽全力后的生理本能。

更关键的是,林诗栋在其他场次失守,男单金牌成了必须守住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个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王楚钦身上,他没退路,只能往前。

最终,他赢了勒布伦,把男单冠军收入囊中,也凭这一冠,成了当之无愧的“三冠王”。

掌声和欢呼涌来的时候,没人能真正体会,他瘫坐时的肌肉酸痛,他说“不想说话”时的喉咙发紧,所有荣誉的背后,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透支。

赛后他更是坦言:每天像马拉松想对自己说“你挺棒的”。

不过当光环褪去,最实际的问题浮出水面,这“三冠”,能给王楚钦带来多少奖金?

赛会规则写的很明白,混双和男双奖金各5万美元,搭档平分,王楚钦在这两项上能拿到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万。

男单奖金更高,13.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6万。

加起来,总奖金是131万人民币。

可老话题又冒了出来,国乒不是有“奖金上缴一半”的规矩吗?

以前球员拿了奖金,要分一半给教练组和后勤,美其名曰“团队共享”。

但这次不一样了,国乒改成协会管理后,规则变了,教练和后勤的奖励从商业广告里出,球员的奖金不用再“割肉”,131万人民币,一分不少,全是王楚钦的。

这不是“额外的福利”,是本该属于他的东西。

他在赛场上累到虚脱,在训练馆里熬到深夜,每一个球都关乎荣誉,每一分都连着汗水。

以前扣掉一半奖金时,没人计算他付出的成本,如今能拿到全额,也不是幸运,是规则终于向运动员倾斜的公平。

131万,听起来是个不小的数字,可拆解开来,是25岁的王楚钦把“累”咽进肚子里,把“赢”扛在肩上的回报。

没有谁的成功是凭空掉下来的,王楚钦的奖金,不过是他用“拼”换来的应得之物。

毕竟,当他在赛场上累到连话都不想说的时候,没人能替他多扛一分。

王楚钦在赛场上的“累到不想说话”,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磨人的,是赛场之外那些看不见的消耗。

作为国乒主力,他每年要参加近20场国内外赛事,从WTT常规挑战赛到世界杯总决赛,赛程密集到连调整时差的时间都被压缩。

每次出征前,至少要进行45天的封闭训练,每天8小时的高强度训练里,光正手攻球就要重复上千次,手腕的腱鞘炎是老毛病,膝盖上的护具换了一副又一副。

这些伤痛不会出现在领奖台上,却藏在每一次挥拍的动作里。

更让人窒息的是“成绩压力”,国乒是“梦之队”,观众习惯了“拿冠军是应该的,输球就是失误”。

王楚钦身兼三项,意味着他要同时面对三个项目的舆论审视,如果混双输了,会被质疑“和孙颖莎的默契下降”。

要是男双丢分,会被吐槽“拖队友后腿”,男单失利,更是会被放大“抗压能力不行”。

就像这次比赛前,还有人翻出他去年某场比赛的失误片段,调侃“25岁就开始‘下滑’”。

当大家盯着“131万全额奖金”羡慕时,很少有人算过王楚钦为这份奖金付出的成本。

首先是身体保养费用,他的手腕和膝盖需要定期接受专业康复治疗,一次理疗费用就要3000元,每年光康复支出就超过5万元。

训练装备更是不能含糊,专业乒乓球拍的底板要1。2万元,胶皮每两个月就要换一次,一套下来近2000元,一年装备费用至少1。5万元。

还有就是时间成本的“不可逆”,25岁的年纪,普通人在享受校园生活或刚步入职场的轻松时光,王楚钦却把所有时间都给了乒乓球。

他已经三年没陪家人过过完整的春节,每次比赛结束后,只能通过视频和父母匆匆聊几句。

去年母亲生病住院,他因为要参加封闭训练,没能回去照顾,只能让队友帮忙转交医药费。这些“错过”,不是131万奖金能弥补的,却是他必须接受的“职业代价”。

还有“职业生命周期”的压力。

乒乓球运动员的黄金期通常在18—28岁,王楚钦已经站在了黄金期的后半段。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恢复速度会越来越慢,伤病风险也会升高。

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在状态下滑前,尽可能多积累成绩和奖金,为退役后的生活铺路。

毕竟,不是每个运动员都能转型成教练或解说,大部分人还是要面对“退役即重新开始”的现实。

对王楚钦来说,这次的三冠王,价值远不止131万奖金。

首先是“排名优势”,凭借这次男单冠军,他的世界排名有望进一步提升,能在后续赛事中获得更有利的签位,减少过早遇到强手的概率。

当然了,三冠王的成绩会让他更受品牌青睐,从运动装备代言到公益活动邀请,商业合作的机会会增加,这对他退役后的转型至关重要。

更重要的是“历史定位”,国乒史上,能在单届赛事中拿下“三冠王”的运动员并不多,这次成绩会成为他职业生涯的重要标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体育   马拉松   赛后   中国   坦言   奖金   男单   赛场   男双   混双   运动员   说话   成绩   冠军   硬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