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完成一项前无古人之壮举山村柴屋,引无数人前去领略信仰的力量


驱车前往义乌市寻访文物古迹,这座以小商品闻名中外的地方,居然保留着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作者陈望道,他的家乡分水塘村就位于浙江义乌城西街道。

由于之前刚刚观看过电影《望道》,对陈望道在建党初期的积极努力与贡献,后来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及作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语文学术方面的贡献,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尤其是陈望道受命翻译《共产党宣言》,回到家乡分水塘,躲在简陋的柴屋里埋头专注3个多月时间,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壮举,深为感动。当时,就曾经冒出有机会去分水塘看看的念头,没想到,在今年早春已然成行。

从义乌市区出发,经塘下方大宗祠前往分水塘村。道路不宽且弯弯曲曲的旅游专线倒也顺畅,青山连绵起伏,田野绿意盎然,沿途的风景美丽如画。

青山环抱的小山村整洁宁静,曾经是陈望道传播革命思想的望道讲堂,就位于分水塘村陈氏宗祠。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保存完好,祠内的古戏台尤为别致。

沿着村里的石板路前行,很快便看到一座粉墙黛瓦的院落耸立在小巷的前端,踏着青石铺就的台阶上去,便是陈望道故居。

故居坐北朝南,是一座建于清宣统元年的前廊式天井院结构,整体呈现为“凹”字形布局,一进五大开间,左右各有两间厢房。

中间的小天井以条石铺地,四周的木质雕刻精美绝伦,彰显着浙中民居的独特韵味 ,每一处雕刻都像是在讲述着过去的时光。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保存完好,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院落前面是一个小花园,用鹅卵石铺路,四面围墙,南面辟单间屋宇式院门,旁边是陈望道回乡专注翻译的简陋柴屋。不过,柴屋如今已经重新改建在别处。并按照当年的模样修复,屋内摆放着粗糙简陋的案几,上面有纸张、笔墨、油灯,还有盛着粽子和红糖的饭碗,再现了当年陈望道伏案疾书的场景。

陈望道精通英文与日语,又有着深厚的汉语言文学功底,加之陈望道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有深入的了解,足以堪当大任。在当时的条件下,陈望道准确无误地完成译著,出版发行后,很快销售一空,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地反响。

后来又一次又一次地再版重印,短短几年,再版达17次之多,成为国民党统治时期,国内流传最广的一部马克思经典著作。

从现存义乌市仅存的几处宅院厅堂来看,陈望道故居也只是当年普通富裕农户的建筑,无法与其它豪宅相比。然而,它的价值不在于建筑本身,在于建筑的主人完成了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举。

#春日生活打卡季##记录我的2025##浙江头条##金华头条##上海头条#

我是林间泉韵。人生本是一场旅行,不问从哪里来,也不知到哪里去,只看沿途风景与旅途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壮举   义乌市   共产党宣言   青山   宗祠   前无古人   水塘   院落   故居   山村   简陋   力量   建筑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