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雪


随着飒飒秋风渐远,我们迎来了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此时,天地间阳气潜藏,阴气渐盛,寒气与湿气交织,正是人体抵抗力面临考验的时节。作为大家的健康科普顾问,今天我愿与大家一同探讨,如何在这个时节,运用古老而智慧的经络穴位与药膳养生法,为身体筑起一道温暖的防线。
一、 小雪之“象”:理解节气与身体的共鸣
《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无扰乎阳。” 小雪节气,自然界呈现出“寒未深而雪未大”的态势,人体阳气也随之内收,新陈代谢相对减缓。此时养生,核心在于 “避寒就温” 与 “敛阴护阳” ,重点关照的脏腑是 “肾” 与 “脾”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是人体阳气的源泉;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是气血生化的源头。养护好它们,才能为来年春天的生发积蓄充足的能量。
二、经络穴位养生:唤醒身体的内在“暖炉”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的通道。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我们可以有效地温通经络、驱散寒邪。
1. 温补肾阳,点燃生命之火——关元穴、肾俞穴
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四横指处。此穴为“丹田”所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方法:将手掌搓热,以关元为中心,顺时针缓慢按摩3-5分钟,直至腹部感到温热。此法能大补元气,温煦全身。
肾俞穴:在腰部,与肚脐同一水平线的脊柱(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两横指处。方法:双手握拳,以拳背上下摩擦肾俞穴区域,或使用热水袋热敷,以感觉温热渗透为度。常按此穴可益肾壮阳,强健腰骨。
2. 健脾和胃,培补后天之本——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此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要穴,有“长寿穴”之称。方法:每天用拇指按压两侧足三里穴,力度以感到酸、麻、胀为佳,每侧5分钟。能有效调节脾胃功能,增强免疫力,如同给身体安装了一个“能量补给站”。

3. 宁心安神,助眠敛阳——涌泉穴
涌泉穴:蜷足时足底前部的凹陷处。此穴是肾经的起点,有引火归元、滋阴降火之效。小雪时节,一些人容易出现心烦、失眠,此为心肾不交之象。方法: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并用手掌搓揉脚底涌泉穴,直至发热。此法能导虚火下行,促进睡眠,稳固阳气。
三、 小雪药膳:餐桌上的“温润”学问
药膳养生讲究“因人、因时、因地”,小雪时节的总原则是 “温补”与 “滋润” 并行,避免燥热。
1. 当归生姜羊肉汤——皇家御寒方
配方:羊肉500克,当归15克,生姜30克,可酌加黄酒、食盐。
做法:羊肉切块焯水,与当归、生姜一同放入砂锅,慢炖至羊肉熟烂,加调料即可。
养生解读:此方源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羊肉甘温,补虚劳、益气血;当归补血活血;生姜温中散寒。三者合用,是冬日里补血温阳、驱寒止痛的经典之选,尤其适合手足不温、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者。
2. 山药枸杞小米粥——平补脾胃的“软黄金”
配方:小米100克,鲜山药1根,枸杞15克。
做法:山药去皮切块,与小米同煮成粥,待粥快熟时加入枸杞,再煮5分钟即可。
养生解读:小米健脾和中;山药性平,味甘,能补脾肺肾,气阴双补;枸杞滋补肝肾。此粥性质平和,不燥不腻,能缓缓滋养脾胃,特别适合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佳的人群作为日常早餐。
3. 黑芝麻糊——滋肾填精的“黑珍珠”
配方:黑芝麻、核桃仁、糯米粉、冰糖适量。
做法:黑芝麻、核桃仁炒香,与糯米粉混合,用开水冲调成糊状,加糖调味。
养生解读:中医认为“五色入五脏”,黑色入肾。黑芝麻能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核桃仁温补肾阳。此药膳对于因肾精不足导致的须发早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四、小雪养生小结
朋友们,小雪养生,贵在“顺应”二字。让我们从点滴做起:
起居: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注意头、脚、背部的保暖。
情志:保持内心恬淡宁静,避免情绪大起大落,使神气内收。
运动:宜选择温和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以微汗为度,避免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
希望这份融合了经络与药膳的小雪养生指南,能像冬日里的一杯暖茶,为您带来温暖与健康。让我们一同顺应天时,科学养生,安然度过这个蕴藏生机的美好时节。

中西医结合康复科
主任医师
孙洁
擅长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功能障碍、骨关节病、胃肠功能紊乱等的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以及慢病预防康复。
出诊科室:针灸专家门诊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出诊地点:北京小汤山医院中医馆107室

温馨提示
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无需选择定点医院
北京小汤山医院官方微信小程序支持线上预约挂号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