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数博会】“中国造”定位导航技术已覆盖全球!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数博会上谈时空智能

8月27日上午,2025数博会“北斗与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化”交流活动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会上作了题为《时空智能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从PNT到PNTRC》报告。

李德仁首先分享了他所理解的新质生产力。他认为,新质生产力就是以新产业为主导的生产力,新时代,即万物互联、数字孪生大数据时代;新基建,包括从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新能源,除了传统的化学能源以外,还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氢能;新产业是未来产业,包括人工智能包括机器人等;自主创新,包括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实时化、绿色化。

李德仁说,北斗有三个优点是全世界公认的,即北斗让定位服务从“室外”进入“室内”,可以结合音频信号定位,实现全部硬件软件国产化。北斗这些优势结合视频,如果把机场、火车站、会展中心等公共空间更换摄像头,就可以利用摄像头和定位网,实现人、车、物亚米级的定位服务。

李德仁说,目前中国的技术甚至比美国的超宽带UWB(无线载波通信技术)还要好,中国已经把PNT(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系统)做到无处不在、覆盖全球。中国的光学轨道已经和阿曼、沙特、埃及、泰国、印尼等很多国家实现合作。苍宇天基的卫星,解决通导遥一体化。载轨的智能处理和通信,可以二维扫描,三维立体和视频成像。由武汉大学制造的珞珈三号02星具备全色成像、高光谱成像、高精度立体测绘、夜光成像等,可以清晰的看到三维成像。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天地一体化智能遥感卫星系统“东方慧眼”和北斗连在一起,位置可以精准到10米。

李德仁说,要把时空智能做好,才能创造新质生产力。时空智能卫星可以做到实拍实传,做到世界响应5分钟全球的信息传回来,支持老百姓使用。例如用于河北的抗洪、洞庭湖决堤,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并作出预测。

关于如何做好卫星的时空智能,李德仁认为应该做好三点。

第一,全球测图,让全球1:10000的地图不受制于人,免费给全国、全世界服务。人们可以用大数据找目标,如果你要找北京的飞机、武汉的码头、上海的储油罐,只需要说一下语音,大模型就能够自动找出来,这就是影像大数据自动搜索目标的系统。有全球测图、全球大语言服务以后,就可以做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把城市孪生到网络空间,用人工智能推动城市的改造升级,打造智慧城市。

第二,北斗与遥感支持精准农业,可以看面积、养分、品种、病害、长势,创造每年的稳产、高产。

第三,发力低空经济。低空经济可以创造四万亿产值,第一个“万亿”是低空制造垂直电动飞机、无人机还有相关的雷达设备、导航设备,而贵州有好处,贵航就是做这个的。第二个“万亿”是低空机场,用于遥感监测交通,地理信息交通,农业、林业、军事用途。第三个,大健康也可以创造1万个亿的产值。第四个“万亿”是做运输智能化,自动驾驶代替人的耳朵、眼睛驾驶,自动驾驶可以爬山,可以实现车路协同。这方面贵州也在实行,路端感知、云端感知。

李德仁说,在当今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的的时代,时空数据获取、处理、信息提取与知识挖掘需要走向智能。我们要推动时空智能学,可以从天管到地,地球观测智能化,地面、地下智能化,海洋智能化,人体医学智能化。

“我们的目标是用东方慧眼,构建时空智能的底座,大数据,用时空智能,守护人类地球,建设一带一路。”报告最后,李德仁说,要通过时空信息智能去拥抱新质生产力,要努力推进和实现无所不在的PNT和PNTRC(通导遥一体化天基信息服务系统)服务,抓紧推进人工智能的万亿级的产值。

来源 贵阳网·甲秀新闻

编辑 罗昌

二审 杨唯

三审 胡丽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9

标签:科技   中国   中国科学院   时空   智能   全球   技术   李德仁   低空   北斗   生产力   遥感   人工智能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