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美”法案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核心立法,于2025年5月22日在众议院以215比214的微弱优势通过,6月28日在参议院以51比50通过,副总统J.D.万斯投下关键一票。
法案涵盖减税、能源政策、移民执法和社会福利改革,总页数近900页,号称“整合共和党优先事项”。特朗普将其称为“美国优先的里程碑”,承诺通过减税和传统能源支持刺激经济增长,法案的细节却引发广泛质疑。
法案的核心是大幅调整能源政策,它终止了《通胀削减法案》中对太阳能、风能和电动车的税收优惠,要求2027年后投入运营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不再享受抵免。
同时,法案对使用中国材料的项目加征新税,禁止与中国等“受关注外国实体”合作的企业获得补贴,这些限制直接冲击美国清洁能源产业。
据美国清洁能源协会估算,法案可能导致项目成本上升20%,消费者电费上涨8-10%。此外,法案废除了甲烷排放限制,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开采松绑,允许在联邦土地和墨西哥湾增加租赁销售。
法案通过的背景是共和党在2024年选举中重夺参议院多数席位,并在众议院保持微弱优势。特朗普利用这一政治窗口,联合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强力推动法案。
投票过程充满戏剧性,共和党内财政保守派如托马斯·马西和沃伦·大卫森一度反对,迫使领导层承诺提前实施医疗补助工作要求并进一步削减清洁能源补贴。民主党则全体反对,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哈基姆·杰弗里斯发表长达8小时44分钟的演讲,抨击法案“劫贫济富”。
市场方面,清洁能源板块应声下跌,Shoals Technologies一周内市值蒸发17%。企业层面,德国宝马暂停美国电动车工厂扩建,韩国LG化学推迟电池厂合作。
美国70%的锂电池材料依赖中国供应链,法案的贸易限制导致材料成本飙升,部分初创公司直接搁浅项目。法案可能使2030年美国消费者能源成本增加160亿美元,清洁能源岗位流失83万个。
国际反应同样强烈。欧洲能源公司加大对中国光伏组件的采购,2024年中国光伏出口额已破纪录,欧洲市场占有率达78%。沙特阿拉伯宣布投资千亿美元建设太阳能矩阵,吸引西方AI数据中心。
巴西和阿根廷启动共同货币计划,试图摆脱美元影响。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警告,美国国债突破40万亿美元可能引发信任危机,但特朗普政府似乎未予重视。
中国新增光伏装机1.8亿千瓦,同比增长55%,总装机超9.8亿千瓦,约等于40座三峡电站。风电装机增长12%,出口连续两季度领跑全球。不仅自用清洁能源,还向东南亚、中东和非洲输出技术,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签署多项绿色项目协议。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占据全球光伏市场的65%。相比之下,美国的政策转向传统能源,被国际清洁能源研究协会形容为“自废武功”。
法案通过后,美国社会分裂加剧,特朗普的支持者在X和Truth Social上高喊“美国优先”,指责弗里德曼和《纽约时报》“替中国说话”。
传统媒体则持续分析法案的危害,《华盛顿邮报》称其为“能源政策的倒退”。特朗普对此毫不在意,他在X上发帖:“假新闻又在胡扯,美国会更强!”他利用争议扩大影响力,继续主导舆论场。
埃隆·马斯克是法案的坚定反对者,他多次公开批评法案“摧毁就业”,称其削弱美国竞争力。2025年6月,他在X上表示,若政策不变,特斯拉可能将电池项目转移到墨西哥。马斯克的表态反映了科技行业的普遍担忧:法案的保护主义可能逼走投资和技术人才。
2025年6月,纽约、洛杉矶等地爆发示威,民众反对法案削减医疗补助和社会福利。民调显示,42%美国人反对法案,仅23%支持,低收入群体反应强烈。民主党发起宣传攻势,称法案让1100万人失去医保,2400万人保费上涨。共和党内也出现裂痕,部分议员担忧财政赤字和选民反弹。
美国在全球能源技术交流中的话语权减弱,欧洲和亚洲的合作论坛上,中国的参与度显著提升。《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感慨:“特朗普的法案让美国退出了未来。”
这场能源博弈的结局已初见端倪,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未能让美国“再次伟大”。
弗里德曼的讽刺一语成谶:中国正以惊人速度迈向“全球电力国家”,而美国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回头路。这不仅是一场政策的较量,更是一个时代的分水岭。
参考资料
美国“大而美”法案落地:减税或支撑经济,赤字扩张或利空美债 澎湃新闻
更新时间:2025-07-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