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阿根廷大豆“一夜变脸”!
2025年9月,阿根廷政府刚喊“免税”,三天后又“恢复征税”。这出“变脸”大戏,直接导致正开往美国的中国船队“怒掉头”,改道南美。
美国农民傻眼了,9月对华出口“零”!
而阿根廷这波“续命”操作的背后,真正的“救命稻草”,是人民币。
要看懂这场大戏,咱得先明白,阿根廷被逼到什么份上了。
2025年的阿根廷,简直是“地狱模式”。
新总统米莱上台搞“休克疗法”,经济是休克了,但没缓过来。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上半年通胀率冲到70%多,虽然米莱靠紧缩政策硬压,但到9月年通胀率还是高达40%。
更要命的是货币。阿根廷比索对美元汇率,从年初的800:1,一路雪崩到9月的950:1。

央行金库里,净外汇储备只剩下可怜的280亿美元,而且每周还在哗哗地流失好几亿。
外债堆得老高,美元快没了,这还怎么活?
阿根廷政府急眼了,必须马上、立刻、现在就搞到美元!
目光投向了谁?大豆。
农业出口是阿根廷的“外汇大头”,大豆和相关产品(豆油、豆粕)占了农产品出口的60%以上,占全国外汇收入的15%。

阿根廷农民倒是有豆子,年产量5000万吨左右。但政府之前为了收钱,给大豆加了33%的出口重税,玉米和小麦也背着12%的税。
农民又不傻,汇率天天崩,我卖了豆子拿到一堆比索,明天就变废纸了。我还不如把豆子囤在仓库里,这才是硬通货。
于是,政府和农民陷入了僵局。
2025年9月22日,阿根廷政府终于顶不住了,发布公告,开始“赌命”:

暂时取消大豆、玉米、小麦、豆油、豆粕、生物柴油的全部出口税!
目标很明确:在最短时间,从农民手里“换”出大豆,卖给国际买家,抢回70亿美元外汇,用来还债和稳汇率。
这一下,全球的粮商都疯了。
闸门一开,阿根廷农民把压箱底的库存全拉了出来。
在罗萨里奥港和巴伊亚布兰卡港,仓库瞬间爆满,装载机连轴转。
9月22日,免税第一天,出口申报就超过10亿美元,涉及大豆200万吨。
9月23日,第二天,申报更猛。谷物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大豆出口申报量创下七年新高,累计申报突破300万吨。

维森特和邦吉这些国际粮商巨头,疯狂入场收货,大豆收购价每吨暴涨20美元。
9月24日,第三天,申报总额冲向50亿美元。
阿根廷政府的系统实时盯着申报数据,眼看70亿的目标马上就要到了。
9月25日,政府“咣当”一声,再次“变脸”:70亿美元上限已到,立即恢复所有出口税!
这场“三天赌命”的狂欢,戛然而止。
出口商协会叫苦不迭,至少有20万吨大豆被卡在了运输链条上,没赶上免税窗口。大量订单被取消或推迟,农户手里的豆子价格应声回落5%。
阿根廷用三天时间,抢回了70亿外汇,解了燃眉之急。但这场“变脸”大戏,却把全球大豆供应链,搅了个天翻地覆。

而这场混乱中,最大的赢家,和最大的输家,也同时出现了。
阿根廷这波“跳楼价”甩卖,谁抢得最快?
当然是中国。
咱中国是全球大豆的第一大买家,2024年进口了1.18亿吨,占了全球贸易的60%。
中国的大豆,关系到榨油和畜牧饲料,是绝对的民生根本。
阿根廷免税公告一出,中粮和益海嘉里这些“国家队”立刻出手。

9月23日,就敲定了至少10船(每船约6.5万吨)阿根廷大豆。9月24日,中国买家再加10船。最后,总订单扩充到了惊人的35船,总计超过130万吨,准备在11月和12月装船。
为什么买得这么狠?
价格!价格!还是价格!
免税后的阿根廷大豆,运到中国的到岸价,算下来是每吨580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
这比同期的巴西大豆,每吨便宜35美元。比同期的美国大豆,每吨足足便宜了60美元!
于是,2025年全球航运史上最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

当时,正有大量的中国货轮,正“吭哧吭哧”地横跨太平洋,准备开往美国港口(比如西雅图或新奥尔良)去装美国大豆。
结果半路上,船长接到了总部的电话:“别去美国了!全给我掉头!去南美!”
这就是标题里的“中国船队怒掉头”。
这不是“愤怒”,这是“兴奋”的掉头。
本来要去买“高价货”的船队,集体改道,奔向了阿根廷“打折促销”的港口。

这一下,美国农民彻底傻眼了。
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9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零!
一个大大的“零蛋”。
这是自2018年11月中美贸易战最激烈时以来,美国第一次在9月收获季,一粒大豆都没卖给中国。
为啥这么惨?
因为贸易战时期,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的20%到34%的关税,一直还在。
本来阿根廷豆子就便宜60美元,美国豆子还顶着30%左右的关税,这还怎么比?
美国大豆协会10月份赶紧组团来中国,推销“长期合同价”,试图挽回份额。

但晚了。
美国农业部悲观预测,2025年对华农产品出口总额将暴跌至17亿美元,比2024年降低30%,比2022年更是暴跌50%多。
最尴尬的,是特朗普政府。
就在10月份,特朗普政府刚给了阿根廷2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框架,后来又追加到40亿。
本意是想“拉拢”阿根廷,稳住这个“后院”,防止中国影响。
结果,阿根廷总统米莱拿了美国的钱(的框架),稳住了汇率,反手就给大豆“免税”,把订单全送给了中国买家。

美国的订单,就这么飞了。
据说美国农业部长气得发短信抱怨:这等于给了中国一个压价美国的超级杠杆!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中国只是个“捡漏”的聪明买家。
但真相是,阿根廷这场“三天赌命”的大戏,之所以能唱起来,离不开中国的“输血”。
阿根廷缺的是什么?美元。
但它手上,有另一种“硬通货”——人民币。
2019年,中国银行就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开设了分行,人民币结算业务年年暴涨,2024年就达到了280亿元。

最关键的时刻来了:
就在2025年9月22日,阿根廷政府宣布“免税”的同一天,一场“中阿人民币业务推广会”在当地召开,上百家阿根廷出口商和物流企业参加。
会上,中方直接摊牌:我们提供人民币信用证、汇率避险、资金池。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告诉阿根廷卖家:你别管什么美元了,你把大豆卖给我,我直接付你人民币。你拿到人民币,既可以立刻换成比索发工资,也可以直接拿来买中国的农机、设备,根本不用再被美元“扒皮”一次。

这一下,彻底打通了阿根廷的“任督二脉”。
数据显示,2025年前9个月,中阿大豆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占比已经高达35%,比去年高了12个百分点。
而真正给阿根廷“续命”的,是那个1300亿的“大血包”。
2025年3月,中阿续签了总额13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

这份协议,就是阿根廷的“准外汇储备”。
到9月底,阿根廷央行已经动用了其中的420亿元人民币,用来干嘛?补充外汇缺口、偿还外债、稳定比索汇率。
阿根廷经济部长亲口对媒体承认:
“这(人民币互换)已成为外汇储备的重要补充,没有它,贸易将难以支撑。”
所以,这下全看明白了吧?
阿根廷之所以敢在9月22日“变脸”免税,是因为它在9月之前,已经靠着中国的420亿人民币“血包”稳住了阵脚。
中国船队“掉头”,抢的是阿根廷打折的大豆。
而阿根廷敢打折“变脸”,靠的是中国的人民币在背后“续命”。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买卖”,这是全球贸易秩序的“变天”。
参考资料:
阿根廷恢复谷物等农产品出口预扣税.新华社.2025-09-25
我国豆类供需格局出现新变化.知网,2025-08-15
加入WTO以来中美经贸关系演变下的大豆贸易研究.世界农业.2023-12-21
美国的时代走到头了?中国采购阿根廷10船大豆,特朗普无力回天!.头条眼.2025
中国与主要大豆进口来源国价格关联和政策应对.知网.2023-03-15
世界大豆生产和贸易演变.商务部.2019-07-16
阿根廷10月份大豆压榨量创历史新高.搜狐.2024-12-05
美国大豆惊人价格逆袭!竟比阿根廷便宜150元吨,真相是什么?.新浪财经.2025-10-29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