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15:31
载着1000余名九江足协球迷的
G9813/2次“赣超”球迷专列
缓缓驶出庐山站
车厢里,球迷们或凑在一起讨论球员技术,或举着“‘赣超’走起”的手牌拍照留念,更有球迷举着手机镜头扫过车厢:“看到没?满车都是咱们九江兄弟!”
这列由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行的首趟“赣超”球迷专列,正满载着绿茵场上的热情,向鹰潭北站进发,为当晚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九江队客场对战鹰潭队的比赛加油助威。
自“赣超”联赛引爆江西省足球热潮以来,“跨城观赛+文旅消费”新模式持续升温。南铁持续推动“铁旅融合”,积极打造“高铁+赛事”定制化服务链,让铁路成为串联区域经济的动脉。
江西省足协副主席黄瑞炉感慨:“专列开行简直是雪中送炭!”此前,组织球迷乘坐大巴前往鹰潭观赛需要4个小时,去程尚可安排,但返程实在不便——球赛结束接近22点,而乘坐大巴返程须遵守“司机开两小时休息20分钟”及“凌晨2点后禁行高速”的安全规定,难以当天来回。
“要是大巴能像高铁那么快就好了!我们能不能坐高铁去呢?”7月28日15时,黄瑞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联系了九江车务段,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次日便收到铁路肯定答复:“只要你们有需求,剩下的我们铁路想办法。”
虽然坐火车从庐山到鹰潭可以比坐大巴节省一半的时间,但黄瑞炉他们也有自己的犹豫。“我们人多,基本上不可能实现大家坐同一趟车去鹰潭,而且现行列车的时间点并不太合适。”九江城门商会秘书长徐礼智全权办理球迷出行事宜,他感叹,自己实在没想到,铁路部门直接给安排了一辆高铁“专列”,“把‘大难题’变成了‘加速度’!”
“接到需求后,我们快速反应,立即向上汇报,积极协调,精准对接需求,敲定专列开行的细节。”九江车务段业务科科长苏国富介绍,南铁迅速整合了各个环节的部门单位,为球迷群体“量体裁衣”,定制专列开行方案,安排了2组可运载人数更多的智能复兴号列车重联运行,满足球迷集中出行的需求。
根据比赛时间,铁路部门仔细排布列车运行线条,按照徐礼智和球迷们的意向确定了开车时间,初步定在16:19从庐山出发,22:55在比赛结束后从鹰潭返回。
但在协调过程中,大家又提出了新的需求。“球迷朋友们为了更好展现九江城市形象和球迷风貌,需要提前进场布置锣鼓、刀旗等宣传物料,希望提前抵达赛场。同时也希望参加赛后的球员绕场答谢环节,完整体验整场赛事,因此我们努力协调,将从九江出发的时间提前了48分钟,从鹰潭返回的时间延后了25分钟。”苏国富介绍,南铁全力满足客户差异化、多元化的出行需求,真正实现“定制出行”。
为给球迷旅客营造沉浸式观赛体验,南铁在这趟“球迷专列”的布置上颇费心思。
车厢外,“球迷专列载梦启航 绿茵征途畅行无阻”的横幅格外醒目,充满足球元素的合影牌颇受球迷青睐;车窗上,张贴着“江西首趟球迷专列”的定制窗花;车厢内,印有赛事应援标语的手卡、合影框、留言板随处可见,球迷们自己组织的精彩节目、乘务员们组织的有奖互动,让整个车厢都充满了激情与欢笑。
“没想到能坐着高铁去看球赛,心情太激动了!车上全是支持我们九江队的‘自己人’,我们球队肯定能赢!”九江球迷吕足才兴奋地展示着刚拍的照片。
针对球迷团体规模大、行程紧凑的特点,南铁为球迷旅客提供了全方位、无缝衔接的出行服务。
在庐山站,车站设置了球迷专用进站通道,增开安检口,划定了专用候车区域,在进站口、候车室、天桥通道和站台等关键节点增派工作人员进行引导,并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候车区域设置服务点,提供问询引导、赛事信息解答及应急帮助等贴心服务。
铁路公安部门安排人员保障球迷旅客安全乘降、有序出行。
鹰潭北站联系鹰潭公交公司,安排了25台车辆专门负责球迷的接驳任务。“为确保1000多名球迷旅客们安全、有序出行,我们把球迷专列安排停靠在了最宽敞的1号站台,也是离出站口最近的站台。
同时开启了备用人工通道,避免球迷旅客与其他列车的旅客出站流线交叉,现场还有身着统一服装的志愿者引导秩序、协助登车,球迷朋友们下了高铁后,步行最快不到3分钟即可登上大巴前往赛场。”鹰潭北站站长杨阳介绍说。
“此次开行的‘赣超’球迷专列是南铁深化‘铁旅融合’、服务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南铁客运部负责人杨彬表示,南铁将持续深化客运市场化改革,研究面向市场、高效运营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持续推动客运量质齐升。
“球迷专列的开行将有力促进两地文化交流与球迷互动,对拉动赛事经济、激活文旅消费具有积极意义。”杨彬表示,南铁将以此次球迷专列开行为契机,总结经验,积极对接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团体需求,以更精准、更优质的铁路运输服务,持续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体事业繁荣注入强劲动能。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