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导体全面禁止!110家中企被列黑名单,制裁强度远超美国!

今年9月,日本再次挥舞制裁大棒,将110家中国企业纳入出口管制清单,企图在半导体领域对华“精准切除”。然而,这把看似锋利的手术刀,却在割向中国的同时,也深深刺向了日本自己和全球供应链。从东京电子的营收骤降,到欧洲汽车巨头的停产警报,日本在滥用国家规则的同时也在重创自己。

那么日本为何突然发起大规模的制裁行动?面对这样的制裁我们该做些什么?

突然袭来的大棒

今年9月,当日本经济产业省再次更新出口管制清单时,整个半导体行业都感受到无奈。这已经不是今年的第一次了,从2月到9月,这份名单已经加长了两次。这次又有110家中国企业的名字被加了进去,使得榜上的中国公司数量倍增。

而且不仅仅是数字的增加。这份涵盖了15个国家和地区的清单,总实体数也从今年1月的748家,扩张到了835家。表面上看,它是日本对国家利益的保护,旨在防范所谓的军事风险。但实际上,这样的争端往往是两败俱伤。

这份清单的涉及范围之广,令人咋舌。上至半导体、AI芯片和量子计算这些尖端科技,下至光刻胶、高纯度硅片等核心材料,甚至连低温冷却器这类不怎么重要的辅助部件,都被囊括其中,日本在相关领域进行了一次极其疯狂的限制。

这份清单,究竟是狠狠打击了相关产业?还是再次让中国企业厚积薄发实现翻盘?时间会给出答案,事实上这样的封锁限制对日本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只不过随着次数的不断增多,相关限制给我们带来的“阵痛”越来越小。

无谓争端谁受伤?

这份清单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精准的限制相关产业。清单中包含了23类特定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其中有17种都与大名鼎鼎的ASML光刻机工艺配套,瞄准了清洗、沉积、光刻、刻蚀等芯片制造的核心工序,相关影响甚至涉及军事层面。

这种精准的意图,甚至延伸到了能直接影响芯片良率的部件上。比如,限制了低温冷却器,就能让芯片的良品率从90%骤然跌到50%。这样细致的管控,对相关产业的影响确实是难以忽视的,这也是日本开启制裁最大的底气之一。

但问题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链早已国际化,随意进行相关的制裁也会波及自身,比如中国的市场反应。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有多深?曾经,中国市场贡献了日本半导体设备出口总额的三成,一些巨头对华营收占比甚至超过40%。

管制后,巨头东京电子对华营收占比从35%断崖式下滑到22%,股价下跌了15%。更宏观的数据是,今年1月份,日本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额同比就降了6.2%。有机构预测,这一系列的管制,会让日本全年减少1.2万亿日元的收入。

这种连锁反应,显然超出了清单制定者的控制范围。更可怕的是,即便不在名单上,许多企业也因为恐惧而开始自我审查,主动更换供应商或转移产线。这种附加效应,比短期的禁令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加严重。

封锁墙成了催化剂

在这样严密封锁的现实状况下,中国企业却奋起直追。原本稳步发展的自给自足,在逼迫和重压下直接提速。相关产业的迅速落地和产能提高,都表明了中国的半导体行业所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将会慢慢解决。

数据显示,中国半导体设备的自给率,从2020年的区区15%,一路狂飙到了今年第一季度的38%。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技术突破。比如,上海新阳的光刻胶成功通过了中芯国际的验证,江化微的电子特气也打破了相关的垄断。

这些过去被严密封锁的关键材料和化学品,如今正一个个地被攻克,为整个产业越来越有底气。当中芯国际等企业的28nm产线扩张计划因管制而放缓时,也正是这些国产企业的不断创新,给了其敢于奋起直追的底气。

封锁还倒逼出了技术路径的创新。既然在传统的光刻设备上受到限制,那就在别的赛道上发力。在被视为核心瓶颈的EDA设计工具上,启云方发布的新工具已经能支持15万管脚级别的设计,据说能将设计周期缩短40%。

产业界也把目光投向了3D封装、Chiplet这些“后摩尔定律”时代的先进技术,绕开对光刻机的依赖。华为昇腾AI芯片在算力密度上超越英伟达H100,中科院启动“量子芯片九条”计划,目标实现256位量子比特的稳定运行,都证明了可行性。

尽管存在着这样一份严苛的清单,中国市场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投资地。预计今年的投资额将高达380亿美元。而在2024年,中国企业通过合规的途径,仍然从美国、日本和欧洲购买了大约380亿美元的先进设备,甚至实现出口。

清单背后,是日本的焦虑

日本为什么要这么做?表面上是跟随美国的步伐,但另一方面日本对相关产业越来越焦虑。在全球半导体近700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里,尤其是在今年增速高达36%的AI芯片领域,日本企业的身影几乎微不足道,已经在相关产业出现颓势。

因此,日本选择守住自己的优势领域。它的优势在哪?在半导体材料和部分核心设备上。这些领域,是维系全球产业链运转的关键。即便是强如ASML的光刻机,也需要日本的精密轴承。台积电先进的5nm制程,也离不开日本的光刻胶。

然而,这种战略的代价是巨大的。当日本企业因遵守管制而束手束脚时,它们的市场份额正在被韩国、新加坡的厂商悄悄侵蚀,这种削弱自身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做法,让日本陷入了话语权和收益的两难境地,这种过程一旦开始就很难结束。

清单上的一些微调也暴露了这种困境。在新增110家中国企业的同时,又悄悄移除了2家。中方在表达反对立场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日本在维持强硬姿态和现实利益的不断流失中显得十分纠结,这同样体现了中国相关产业不断进步让其不得不重视。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当时如日中天的日本进行疯狂的产业封锁和打压,直接导致日本相关产业的崩溃。但同时又导致韩国三星等相关产业的腾飞,这说明一味地封锁只能是收效甚微,反而会导致对手的崛起。

那么这就是关于日本半导体对中国110家相关企业进行制裁的相关内容了,各位看官对此怎么看呢?

参考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科技   日本   美国   半导体   强度   家中   黑名单   光刻   产业   清单   中国   管制   芯片   企业   领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