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38万票能改写历史,马斯克建党背后有何深意,答案出人意料

前言

马斯克建党了,特朗普气炸了,华盛顿慌成一锅粥——中国企业却笑得合不拢嘴。这出看起来像闹剧的政治大戏,正在上演"美国自己作死,中国躺着收钱"的神奇剧情。

一边是美国政坛因为38万票撕得不可开交,特朗普的"救国法案"把新能源行业按在地上摩擦得不行;另一边中国光伏企业订单接到手软,市场份额从25%一口气蹿到63%,这是什么神仙运气?

这种天差地别的反差,到底藏着啥玄机?谁是最大赢家一目了然啊。

作者-F

事儿就是这么炸的:48小时改写美国政治

7月4日,特朗普刚签完法案。7月5日,马斯克就炸了。

120万人投票,38万票的微弱优势,这个数字把整个华盛顿都看懵了。马斯克二话不说宣布"美国党"成立,特朗普气得够呛,直接喊话让他"滚回南非老家"。

这场政治闹剧的时间线简直比电影还精彩。美国时间7月4日上午10点,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签署《大而美法案》,这部法案一刀砍掉太阳能和风电的税收优惠。

当天下午2点,马斯克就在X平台发起投票:"美国需要一个代表中间80%人民的新政党吗?"这哥们的时机卡得死死的,就是要在特朗普最得意的时候给他来一刀。

投票结果让所有人傻眼:总投票数1,203,847票,支持建党783,156票,反对420,691票,差距整整362,465票。这个数字比很多州的总统选举差距还大。

7月5日凌晨,马斯克正式宣布"美国党"成立,并且放话:"有三分之二的支持,我们就干!"特朗普当即在社交媒体上回击,称马斯克是"忘恩负义的南非佬",还威胁要撤销特斯拉和SpaceX的政府合同。

48小时不到,戏码全开。特斯拉股价跌得妈都不认识,160亿美元就这么没了。华尔街投资大佬詹姆斯·费什巴克直接宣布暂停与特斯拉相关的ETF推进,理由是"政治风险过高"。

但转头一看,中国光伏企业收到47.3亿美元的订单,隆基绿能一周内签约量创历史新高。这运气,绝了。

马斯克到底在下什么棋:政治复仇还是商业自救

这哥们从来不做亏本买卖。从铁哥们到死对头,马斯克和特朗普这出戏比宫斗剧还精彩。

回顾一下时间线就明白了。2024年大选期间,马斯克可是特朗普的金主爸爸,捐了超过1.3亿美元给共和党。那时候两人关系好得穿一条裤子,马斯克甚至在X平台上为特朗普站台,粉丝转化率高达78%。

转折点就在《大而美法案》。这部法案表面上是减税,实际上是专门针对新能源行业的屠刀。太阳能项目税收抵免从30%直接归零,风电项目优惠彻底取消,电动车购车补贴2025年9月30日后停止。

马斯克的商业帝国直接受冲击。特斯拉的电动车业务,SpaceX的卫星发射,还有太阳能电池板业务,哪个不需要政府支持?新能源补贴被砍得一干二净,能不急眼吗?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的态度。当马斯克在内部会议上表达不满时,特朗普直接怼回去:"不服气就滚回南非老家,美国不缺你一个外国人指手画脚。"这句话彻底激怒了马斯克。

关键是,马斯克压根不想三分天下,只要在参议院捏着两三张票就够了。美国参议院现在51:50的微妙平衡,让他嗅到了机会。想想看,《大而美法案》就是靠副总统万斯的一票险过,要是马斯克手里有2-3个席位,谁都得求着他投票。

这买卖算得精明。不需要赢得总统选举,不需要控制国会多数,只要成为关键的摇摆票就行。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得看他脸色,这种影响力比当总统还管用。

不过风险也不小。华尔街资本开始撤退,马斯克已经收到多起死亡威胁,FBI不得不加强对他的保护。政治上也可能被两党同时孤立,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中国企业这波赚大了:美国自毁长城的意外收获

美国自己把新能源行业玩残了,订单全跑中国来了。这波操作,真的是"敌人的失误就是我们的机遇"。

160亿美元投资说撤就撤,跑得比兔子还快。高盛的研究报告显示,《大而美法案》生效后的第一周,就有1,610亿美元的清洁能源项目宣布取消或推迟。

结果呢?这些订单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中国来了。隆基绿能一周内签下47.3亿美元的光伏大单,创造了公司历史上单周签约的最高纪录。订单主要来自欧洲和拉美,都是原本准备给美国企业的。

宁德时代更狠,在欧洲的市场份额直接冲到38%,超越了所有欧美竞争对手。公司CFO在财报会议上笑得合不拢嘴:"感谢美国政府为我们清理了竞争对手。"

比亚迪也没闲着,一口气拿下巴西2000辆电动大巴的超级订单,价值接近10亿美元。这个项目原本是准备给美国电动车企业的,结果法案一出,美方直接退出竞争。

数据更狠:中国光伏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25%暴涨到63%,电池市场从18%跳到51%。这哪是竞争啊,简直是"搬家式"的产业转移。

更要命的是,美国企业开始大规模裁员。风能巨头维斯塔斯宣布裁员4万多人,太阳能公司Sunrun股价暴跌37%,整个行业哀鸿遍野。工厂关闭,工人失业,产业链断裂,这是美国新能源行业的"至暗时刻"。

连欧盟都按捺不住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公开表态:"欧盟将加强与中国在绿色转型领域的合作。"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更直接,宣布大众集团将在华增投200亿欧元的电池项目。

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报告显示,如果美国继续这种政策,到2030年全球80%的动力电池产能都将集中在中国。这不是预测,这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大势已定还是刚刚开始:历史转折点的深层思考

2026年中期选举,马斯克的"美国党"到底能拿几个席位?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决定美国政治的未来走向。

华盛顿现在是真的慌了。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紧急召开党内会议,讨论如何应对马斯克的"背叛"。民主党则在暗中窃喜,希望马斯克能分化共和党的票源。

但想踩刹车已经晚了。法案生效后,美国新能源转型基本停摆。电网新增清洁能源预计未来十年将下降57%到72%,这意味着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严重落后。

与此同时,中国这边订单翻倍增长。光伏电价已经打到1毛5一度,这个价格连火电都比不了。技术优势、规模优势、成本优势,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三重护城河越挖越深。

10年后回头看,2025年7月可能就是个历史转折点。就像2008年金融危机成就了中国制造业一样,这次美国的政策失误正在成就中国的新能源霸权。

欧洲的态度转变最能说明问题。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柏林表态:"能源转型不能等美国,欧洲要与最有能力的伙伴合作。"言下之意很明确,欧盟准备抛弃美国,全面拥抱中国的新能源技术。

全球80%的动力电池产能在中国,70%的光伏组件来自中国,60%的风电设备由中国制造。这种优势一旦建立,美国想追都追不上。技术迭代、产业链整合、成本控制,每一个环节中国都领先一个身位。

"东升西落"听起来像口号,但数据不撒谎。美国在政治内耗中自毁长城,中国在默默发展中坐大。马斯克的这步棋,客观上加速了这个进程。

更深层的问题是,美国的制度优势正在被自己的政治分化所消解。两党恶斗、精英分裂、民粹主义抬头,这些内部矛盾让美国很难形成长期一致的战略。



反观中国,政策连续性强、战略目标明确、执行能力突出。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这个目标正在超前完成。

结语

马斯克这招够绝的,用政治搞商业,顺便给中国送了个超级大礼包。

美国越是内斗,中国越是受益,这种神操作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你觉得马斯克能玩到什么时候?中国企业又该咋把握机会?留言区聊聊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科技   深意   出人意料   答案   历史   美国   中国   法案   新能源   政治   特斯拉   订单   共和党   美元   华盛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