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可以安安心心享清福的年纪了。
散散步、带带孙、喝喝茶,偶尔看看电视、打打牌,人生也算圆满了。
可你要是问濮存昕,他大概率不会认同。
因为对他来说,“老”不是身体变差、头发变白这么简单,而是一种他承担不起的状态。
他怕一旦自己老了、倒下了,没人能再照顾这个已经伤痕累累的家,没人能守住年迈的母亲最后的记忆。
就在今年的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上,濮存昕出现在公众视野。
那天,他站得笔直、鞠躬利落,但依然掩盖不住满脸的苍白。
可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了维持这一份“精神头”,他付出了多少。
为了照顾母亲“不敢老去”,对他来说,是他心里最沉重的真相。
濮存昕不是一出生就一帆风顺。
虽然他生在艺术世家,父亲苏民是导演,母亲是银行职员兼演员,但命运还是在他小时候给了重重一击——他得了小儿麻痹症。
走路一瘸一拐,成了同龄人眼里的“异类”。
被取笑、被模仿、被起外号,成了家常便饭。
他曾经缩在学校门口的台阶上,低着头不敢看人,那份自卑,一度吞噬了他整个童年。
可他不认输。
医生说手术只能改善,他却拼了命地练走路、练台步,咬牙跑步、训练姿态。
后来在舞台上,他那一身挺拔的站姿、沉稳的步伐,就是从那段“跟命运较劲”的日子里磨出来的。
16岁那年,他离开北京,去了黑龙江参加建设兵团。
孤单、陌生、苦累,还有身体上的不便,他一度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
给父亲写信,想听听安慰,结果苏民回了他一句:“别在意别人怎么看你,先把自己做好,总有人会看到的。”
这一句,后来成了濮存昕一生的座右铭。
他开始主动承担最苦最累的活儿,不为出风头,只为证明自己不是拖后腿的人。
那段时间,别人收工睡觉,他躲在角落练动作、练表情、练朗诵。
就是在那样一个冰天雪地、没人鼓掌的地方,他默默打下了演戏的底子。
后来回城,他靠自己的本事考进了文工团,又进了空政话剧团,一步一个脚印,谁也没帮过他半点。
真正让他被注意到的,是一部叫《李白》的话剧。
当时的他,饰演李白,父亲苏民做导演。
两人为一个小小的眼神、一个舞台走位争得不可开交,父子俩谁也不让谁。
但演出结束后,父亲那个从来不轻易表扬人的老头子,第一次点头说了句:“你可以了。”
那一刻,濮存昕知道,他从“导演的儿子”变成了一个真正被认可的演员。
自此以后,他的演艺之路逐渐打开。
90年代,他凭借电视剧《英雄无悔》中的“高天”一角迅速走红,全国观众几乎都知道了“濮存昕”这个名字。
他那张端正、斯文、儒雅的脸,演检察官、老师、医生、知识分子都毫无违和感,被称为“最不像演员的演员”。
央视版《三国演义》里,他饰演的孙策年少气盛、英气逼人,很多人至今印象深刻。
但他始终没有离开舞台。
李白这个角色,他一演就是三十年;《鲁迅》这部话剧,他演了上百场。
舞台对他来说,不是职业,而是信仰。
他还写书、做导演、带年轻演员,把自己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经验,一点不藏地传给后辈。
成就虽然越来越多,但生活却开始和他开玩笑。
1996年,亲弟弟突然去世。
濮存昕一下子从舞台上撤下来,赶回家里安顿一切。
那段日子,他一边安慰哭得眼肿的父母,一边照顾弟媳、侄子,还得继续演出、排戏、维持工作,忙得几乎抽不出时间喘气。
家里一下子少了个顶梁柱,他成了那个必须“什么都能扛”的人。
十几年后,父亲苏民离世。
濮存昕拿着父亲的黑白照,脑子里全是他们排戏时争执的片段,还有小时候父亲牵着他过马路的身影。
他以为自己早已习惯告别,结果还是在深夜悄悄哭了一场。
更糟的是,母亲的精神状态急转直下,最后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
她开始忘记名字、忘记时间,最后连他是谁也不记得了。
这个时候,濮存昕已经年过六十,按理说可以退下来休息了,可他偏偏选择了“重新上阵”。
他放弃了副院长的职务,推掉了大部分演出机会,亲自照顾母亲。
洗脸、喂饭、讲故事、翻身、陪她听戏……这一做,就是几年。
有人说他“太傻”“太累”“牺牲了自己”,他却说:“她用一辈子照顾我,我照顾她几年,值。”
他甚至给母亲放她年轻时候最爱听的京剧唱段,讲他们小时候在剧场的趣事。哪怕她听完马上就忘,他也不厌其烦地讲。
有一天,母亲忽然看着他说:“你爸去哪儿了?”那一瞬间,他红了眼眶。那一缕记忆的闪光,是他坚持的全部意义。
虽然母亲最终还是离开了,但濮存昕没有“彻底松口气”。
他还在工作,仍然活跃在话剧舞台上。
今年五一,他主演的戏剧还被搬进全国电影院,进行同步直播。他说:“演戏,是我最熟悉的生活方式。”
其实他也不是没老,身体确实不如从前。
有时候感冒发烧,他会自己扛着,连累都不敢说。他说得很直白:“我怕自己病了,就没人照顾她。”
哪怕母亲已经不在了,那种“必须撑住”的惯性,已经刻进了他的骨子里。
有人问他:“你到底图什么?”他笑笑说:“等她走了,我再休息。”这句话,说得轻描淡写,可分量却沉得吓人。
濮存昕这一生,没有什么大张旗鼓的炒作,也没有跌宕起伏的绯闻,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坚守。
他用几十年去演戏,也用几十年去做人。
那个瘸过腿、被人嘲笑的孩子,最后成了撑起整个家的男人;
那个“话剧演员”,在舞台上演尽千人百态,却在人生中只愿演好一个“儿子”。
他说:“演员演戏靠的是台词和舞台灯光,但演‘儿子’,只能靠良心。”
这句话,大概就是他整个人生的写照了。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