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特朗普搞出了大动作,公开对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只留给普京50天考虑,在此期间,俄乌要是还没达成和平协议,美国就要对俄征收100%的关税。这次关税大棒不光是针对俄罗斯商品,就连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也将受到连坐,因为美国还搞了个“次级关税”,简而言之,就是谁还跟俄罗斯做生意,美国就让谁付出代价。
这话听上去像是美国掀桌子,但背后没那么简单,例如放狠话这事,特朗普不是第一次干,但这次他确实加了点料,就在下达“50天通牒”当天,他还宣布要恢复对乌克兰的大规模军援,但不是美国自己掏钱,而是让北约成员国出钱买美国的军火,然后这些军火直接送给乌克兰上战场。
重点来了,美国出武器,欧洲买单,乌克兰用命打仗,最后美国军火商躺着把钱赚,这笔账怎么算都是特朗普最喜欢的交易结构,而且他说得很清楚,乌克兰急需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很快就能送到,连运送路径和支付方式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这不是简单表态,这是动真格的。所以再看特朗普给普京的“50天通牒”,这不仅是外交手段,更像是一场压价谈判,一边给乌克兰输血,一边逼俄罗斯坐下来谈判,还摆出一副“谈不拢就让你付出更大代价”的架势。
但是,俄罗斯的反应出乎意料,也是14日当天,俄股市没跌,反而涨了,因为一方面是俄罗斯很清楚,美国的关税制裁起不了作用,另一方面是普京认清现实了,也在积极运作降低损失。俄外长拉夫罗夫在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先去朝鲜再马不停蹄地赶往中国。那他去中国干嘛?说是参加上合组织外长会,但节奏之快,安排之紧,根本不像只是参加个会议那么简单。
更关键的是,他还提前专门见了王毅外长,这是他们在短短4天内的第二次会面,这说明事情真的很紧急。其实看俄方的安排也很清楚,拉夫罗夫这次来,不仅仅是为了“通气”,更是为了“对表”,特别是在他刚从朝鲜回来这一节点上,这次北京之行的含义就更清楚了。
现在普京面对的是个“二选一”的局面,一个方向是继续打下去,但代价越来越大,另一个方向是坐下来谈,但特朗普给的条件很现实,不停就等着被加关税。同时,这个时间点选得也有讲究,现在是7月中旬,再过一个多月就是上合峰会,普京届时要来中国访问,顺带参加阅兵,如果俄乌还在打,而且局势更糟糕,那这次访问的政治意义就会被打折。所以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现在必须先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中国怎么看这事;二是中国在俄乌问题上愿意做多少事情。
而中国这边也不着急表态,中方一直保持客观公正、推动和平,这个原则不变,但中方也看得很明白——美国这次摆明了是想把中俄都拉进战局逻辑里,一边制裁俄罗斯,一边暗示对中国不满意。比如这次所谓的“次级关税”,表面上针对的是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但实际上打的谁的脸最多?还是中国和印度。尤其是中国,还在被泽连斯基拿去做文章,前不久乌方刚刚宣布制裁了几家中国企业,借口是“协助俄罗斯军工”,这种操作在国际上本身就不合规,但泽连斯基敢这么干,多半是想逼中国表态。
但问题是,中国不想被拖进这场仗,中国的立场从头到尾都很清楚:推动停火、对话协商、维护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尤其是不搞单边制裁,更不接受谁来逼中国站队。而俄方能在这个时候主动来华,就是要告诉中方,他们理解这种立场,也不想让中方难做,说白了,这就是在“对表”。值得注意的是俄方近期的声明,几乎都不提“中俄一体”,转而强调“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不应逼迫中立国参战”,这些说法明里是对西方喊的,暗地里也是在向中方表达“我们懂”的意思。
至于特朗普也是有这方面的想法,他嘴上说要惩罚俄罗斯,可实际上最想解决的是乌克兰这个包袱,乌军在前线打得焦灼,美国再不支援,泽连斯基就真的撑不住了,但特朗普又怕选民说他“送钱”,所以干脆来一招,把军火卖给北约,让北约自己出钱援助乌克兰,这样他既能做“美国优先”的姿态,又不真出血。
所以说特朗普这回掀的桌子,其实不是掀向俄罗斯的,而是掀向整个局势。他要逼所有人“选边站”,尤其是逼俄罗斯在50天内表态,到底是打还是谈。而普京现在也不再幻想“靠个人关系就能搞定特朗普”。所以拉夫罗夫这次来中国,不是例行访问,是来对表。毕竟现在所有人都盯着普京,看他怎么选,是继续加码,把赌注推到极限,还是认清现实,准备走向谈判桌,而那张谈判桌前,到底谁坐主位,也许还得看中国怎么看。
更新时间:2025-07-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