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人嘛,扛得住!”王大叔又一次这样打趣自己。然而在家人的眼中,这分明是他倔强而疏于关心健康的表现。
深夜的灯下,他一边看球赛,一边豪饮啤酒和暴饮宵夜,妻子一再劝他早点休息,别再熬夜喝酒了。他却一笑而过:“这些都是小毛病,等哪天真有事再说吧。”

可半年后单位体检报告上的红字,高血压、脂肪肝、血糖偏高,却彻底颠覆了他的“硬汉神话”。此情此景,是否在很多家庭里都似曾相识?
令人担忧的是,寿命较短的男性,身上往往能找到3个典型的共性,即便只占了其中一个,也建议及时调整。
到底是什么让男人们更容易“折损”在看似坚强的自信与随意里?这些所谓的“小习惯”,又如何静悄悄侵蚀着男性的健康?
也许,阅读下去,你会看到家里、身边甚至自己身上都可能隐约浮现的健康警告。尤其是第2点,你可能一直想不到,却恰恰容易被忽视。

或许你也发现了,身边好像不少男性朋友在中年后经历各种健康危机,有的甚至还未退休就被疾病缠身,不禁让人感慨:男性是不是“天生不如女性长寿”?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4.7岁,明显短于女性(82.4岁)。这背后,既有生理基础,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男性更易忽视健康信号,体检率和就医及时率普遍低于女性。相关调查显示,45岁以上男性主动体检的比例不足40%,很多人直到出现明显不适才“被动就医”,此时疾病常已进展。
荷尔蒙差异导致男性心脑血管、代谢类疾病风险更高。医学研究表明,雄激素激活下,男性更倾向于脂肪堆积、血压升高、血糖波动,时间一长,加速了动脉硬化和脏器衰老。

不容忽视的还有生活方式问题: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饮酒、久坐、熬夜和压力过大等,这些行为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生率远高于女性。而这些坏习惯,每一项都在无形中拉低着“健康账户”的余额。
长期熬夜、作息紊乱
不少男性习惯熬夜加班、娱乐,认为多休息是“懒惰”,殊不知长期睡眠不足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肝脏损伤的风险。
哈佛大学2019年研究指出:每晚平均睡眠低于6小时的人群,心梗、脑卒中的发生率提升了32.6%。更可怕的是,作息紊乱还会扰乱激素分泌,加速免疫力下降,让身体修复机制“埋下雷”。

“硬汉心态”:不重视体检和自我症状
很多男性被认为“能扛”,即使出现头晕胸闷,常常一拖再拖。中国成人健康调研显示,超65%的男性出现不适首选“忍一忍”,等到问题严重才就医,错过最佳诊疗期。
体检的意义,就是在没有症状时查出“隐形杀手”,如高血压、脂肪肝、早期肿瘤,否则,等到明显症状往往已到“红线边缘”。
饮食习惯偏差:高油高盐、暴饮暴食
不少男性偏爱油腻、重盐、重口味的食物,一顿饭常“吃到撑”,热衷烧烤、火锅、夜宵等重口味饮食。研究显示,长期高盐饮食会使高血压患病风险提升至3.6倍,高脂饮食则与心肌梗死、脂肪肝强关联。
而频繁暴饮暴食,容易导致胃肠负担加重,胰岛素波动,一步步“推着”代谢疾病的门,甚至诱发急性胰腺炎等危重症。

这3类共性,哪怕占了其中一种,都值得警惕。细思之下,其中隐藏的危机,或许比你想的更大。
良好健康习惯的养成虽然难,但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愿意调整,50岁、60岁都未晚。以下建议,简单且高效,值得立即开始尝试:
优先保证睡眠,规律作息是基础。成人建议每晚保证7小时高质量睡眠。临床研究证明,规律作息约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22%,还可显著改善精力和免疫力。
若因工作压力偶尔失眠,可以通过温水泡脚、适度锻炼和限制咖啡因摄入来调整。如存在长期失眠,建议及时就医评估并科学干预。
建立主动体检和健康监测机制。年龄超过40岁,每年至少体检一次,尤其关注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肿瘤标志物。
发现问题早干预,有助于避免“小病拖成大病”。此外,注意自身微小症状如持续乏力、消化不良、胸闷等,不怕“小题大做”,及早咨询医生。

调整饮食结构和烹调方式。日常饮食建议控制油脂、盐分摄入,多以清蒸、炖煮、凉拌为主,戒掉暴饮暴食、宵夜外卖等不良习惯。
每周至少5天保证蔬菜、全谷类和优质蛋白(鱼、豆制品、瘦肉),酒类饮品能不喝就不喝。饭后散步、戒烟限酒同样关键。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寿命不长的男人,通常有3个“共性”,占了一个,也尽量改正》
《寿命不长的男人,通常有4个“共性”,占了一个,也尽量改正》
《寿命不长的男人,通常有5个“共性”,占了一个,也尽量改正》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