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处”是终止之意
处暑即“出暑”
夏日的热烈与喧嚣缓缓退场
秋日的宁静与深邃逐渐登台
我国大部分地区
逐渐开始由热转凉
即将进入秋季
处暑有“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这是中国人的
天象智慧与美学印记
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传承写照
处暑后
暑气消退、凉意渐生
昼夜温差变大
人体易受外界影响
避开以下5件事
提前做好防范
一、睡得少
熬夜等于“透支”健康
处暑后,人体易“秋乏”。此时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白天精神差、注意力不集中,还会增加感冒风险,加重心血管负担。
改善睡眠需调整作息,尽量在晚上11点左右入睡。睡前可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
二、肚子受寒
温差大时肠胃易“受伤”
处暑后昼夜温差大,会引发肠胃痉挛,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保护肠胃要做好腹部保暖;饮食上少吃冰西瓜、冰饮料等生冷食物,适当吃小米粥、南瓜汤等温热易消化的食物。
三、开窗少
病菌“赖”着不走
处暑后不少人因怕着凉少开窗,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灰尘堆积,还易滋生细菌、霉菌。
建议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雾霾或雨天可缩短开窗时间,或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室内空气。
四、乱贴秋膘
触发健康“双预警”
“贴秋膘”是传统习俗,很多人因此暴饮暴食,这会导致体重骤增,加重肠胃、肝肾负担,增加慢性病的患病风险。
科学“贴秋膘”要做到:控制食量,每餐吃七八分饱即可;选择瘦肉、鱼虾、鸡蛋等优质蛋白食物,搭配足量蔬果。
五、运动过量
身体“收敛期”易受伤
处暑后天气凉爽,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但也要量力而行。
运动时间可选择凉爽的清晨或傍晚,避免低温时段,运动后应及时擦干汗水,补充水分。
来源丨人民网、广西天气、广西疾控
更新时间:2025-08-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